段秀沉默了好一会儿,才开口道。 “恐怕眼下唯一的办法,就是在再征发新兵了?” 征兵? 卫允想都没想,直接摇头道。 “不可,当日赵炳主政,就是因穷兵黩武,才引发了各地的叛乱。” “况且经过他的折腾,甚至是二丁抽一,东卫的精壮已经快打光了。” “加上自我登基后,一直在四处征战,我们所需的钱粮,都在百姓身上征发。” 他叹了口气,接着说道。 “虽然司马郁不说,但我也知道百姓对此,已是怨声载道。” “若再行征兵,恐怕我们日后的下场,也绝不会比赵炳强上多少?” 段秀也是苦出身,深知苛政猛于虎的道理,他不禁皱眉道。 “新兵不能征,南疆还必须要打,这可怎么办?” 就在二人大眼瞪小眼、一筹莫展之际,府外的卫兵突然来报。 “陛下,丞相派来接管绍巩的官员到了,他正在府外等候。” 这么快? 原本卫允以为,此人至少还得几天才能到,不想这就来了。 他强挤出一丝笑容。 “让他进来吧。” 很快,那个名叫予尘的中年文人,就到了卫允二人面前。 行过礼后,看着二人苦大仇深的样子,予尘拱手问道。 “陛下,何事忧心?” 卫允叹了口气,就将方才与段秀所说的事,简单说了一遍。 不想,听了这个棘手的问题,本该愁容满面的予尘,竟淡淡的笑了。 “陛下,此事不难。” 不难? 卫允都快愁死了,他连忙问道。 “如此,那就说说你的高见。” 段秀虽没说话,却也伸长了脖子,明显是在等着予尘的说辞。 予尘自然不敢的怠慢,他迎着二人的目光开口道。 “陛下可能不知道,微臣到绍巩前,丞相刚结束对全国的一次大规模巡检。” “据督察院上报的情况看,原东卫六州的百姓,绝大多数都对您的仁政十分赞许。” “甚至不少百姓都在说,我东卫的政令和之前的赵炳相比,绝对是天差地别。” 之前为了与赵炳争锋,卫允在鹭阳开始,就推出了不少轻徭薄赋的政令。 后再与方俞亮争夺南方三州的时候,他仁政推行的规模,已经达到了一个峰值。 如此说来,东卫百姓感念卫允的恩惠,倒也都在情理之中。 段秀听到这,感觉已经明白了,他接话道。 “予尘,你的意思是不是说,百姓感念大哥的仁政,就绝对不会再起兵造反。” “而我们也可借这个机会,将那六州的兵马,大部分调往南疆前线。” 他算了算,随即眉飞色舞的道。 “大哥,若是如此,我们至少能抽调二十万大军,暂时可解燃眉之急了。” 卫允还没说话,边上的予尘,却轻轻摇头道。 “王爷,卑职所说的,并不是这个意思。” 不是这么意思? 段秀一愣,直接开口问道。 “那你是什么意思?” 予尘又笑了笑。 “卑职的意思是,既然陛下可以在东卫轻徭薄赋、推行仁政,为何在南疆不可?” “民心既天心,只要让南疆的百姓,也体会到陛下的仁德,那还用的着M.cOMiC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