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美食小当家

第472节


辞职不干了。

    其实姑姑筵并不是他开的第一家店,在回到蓉城之后,居然一度被聘为省立成都女子师范的烹饪课教师。

    黄敬临自然乐得其所,把课程分为熏、蒸、烘、爆、烤、酱、炸、卤、煎、糟十门,分门别类传授给女校的小娇娃们,一时成为城中美谈。

    当年如果黄敬临能多当一些时日的烹饪课老师,今天的川菜也不至于让人产生太多的误解。

    但教人做菜总还是不过瘾,后来在时任成都通俗教育馆馆长卢作孚的帮助下,在1925年,黄敬临在成都少城公园开了一家饭店。

    他用自己名字的谐音,取名“晋龄饭店”,并且亲自掌灶。

    以“软炸扳指(即大肠头,形如扳指,故而得名)”、“堂片鸭子”、“叉烧肉”最受拿手。

    小菜如豆腐鱼、泡小黄瓜,都很受欢迎。

    这位由官而厨的黄老板做菜之余,还没有放下自己的文学爱好,时不时的写几首诗纪录做菜生涯:“挑葱卖蒜亦人为,粇入歧硚万事非,从此弃官归去也,但凭薄技显余辉。”

    也许是黄大老板的诗写得颇有些凄苦,引起了他官场老友的挂念。

    晋龄饭店开业一年多后,得故友推荐,黄敬临又去做了四川荥经县的县长,饭店由儿子接管,但生意很快就不行了,最后被迫转给他人经营了。

    黄敬临的第一次餐饮创业就这样匆匆收场。

    清代中后期,各地时局日益动荡。

    南北官宦商贾及营生民众陆续进入相对安稳的四川盆地,变相推动了成都饮食业发展,筵宴盛行,吃肆罗列。

    上至中西大餐,下至街头小食,蒸烤煮炒,鳞次栉比,进一步激发了蓉城人民向来就很旺盛的吃食热情。

    到清末民初时,蓉城内外的筵宴场所已达二十余处。

    饮食行当推陈出新,包席馆、西餐馆、南馆、炒菜馆、饭馆,以及各类食店、食铺、食摊、食担,再加上茶馆、戏院等休闲娱乐场所提供的茶食点心,市面上供应的吃食品种已超千余种。

    民国初年,军阀混战,仅仅上任一年多,黄县长就官位不保,于是便又回到了蓉城。

    经历过一次开店失败的黄敬临,此时并没有再次开店的心思,而是开始混迹于蓉城大大小小的包席和餐馆。

    在蜂拥逐食的人潮中,有一个身材偏瘦,个子高挑,小眼睛、长胡子,文绉绉的大闲人,在各种席面饭局之中跟人觥筹交错。

    他不但吃得舒坦,还吃得稀奇,除了跟大家一起分享美食心得,他还跑到厨房看大师傅做海鲜鱼翅。

    当大家推杯换盏吃得正热闹的时候,想找他却找不到了,这个时候他却在跟老板讨教治鸡宰鸭。

    非但如此,回家后还要进行实际操练,实在是搞不懂的话,就请教能烹善调的老娘,非要做得满意为止。

    黄敬临有两大特长,一是国学,二是烹饪,两者可谓是相辅相成,既养心,又得名利。

    身逢乱世,能心无旁骛读古文,抄经书。

    外陷奢淫,可潜心笃志品真材,尝真味。

    认真地学,认真地吃,不得不说黄敬临很了不起。

    黄敬临或许是最早的川菜理论研究者与实践者,他不仅能告诉你烹有不同技,火有若干种,汤有几十样。

    在大菜之后上一道酸辣汤能解油除腻、醒酒下饭,还能把这些头头道道写成讲义。

    特别是这些理论,到了今天对川菜的影响都非常大。”

    林师傅说到这里便停了下来,楚云风敬了一杯让他润润嗓子。

    “看来这黄敬临确实是有些了不起啊,当时做官的可都是m.Comic5.COM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页 美食小当家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