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晔陡然变得声色俱厉,是吴钩始料未及的,不过他在错愕之后,并没有乱了阵脚。他既然敢主动请求出使河东,自然有一番说辞,自信能够说动李晔。 他字斟句酌道:“安王让忠武出兵,忠武不敢不从。然而秦廉使也是忠义良臣,只想在乱世报效国家而已,安王若能以礼相待,秦廉使不惧赴汤蹈火。而若是秦廉使感到不安,担心日后被安王问罪......只怕道门的仙人到了忠武,秦廉使也抵抗不得。” 他的意思自然是让李晔态度好一些,毕竟这是在做于李晔有益的事,要是李晔逼急了秦宗权,他有可能去投朱温。 李晔哂笑一声:“不是孤王瞧不上他秦宗权,的确是秦宗权没有让孤王瞧得上的资本。这个世道并不公平,没有儒释道兵的力量,就注定无法成多大的气候。秦宗权虽然现在闹腾得厉害,说到底也不过是砧板上的鱼肉而已。” “吴长史难道不知,秦宗权已经死到临头?朱温有道门扶持,意欲踏平中原,忠武首当其冲,秦宗权要想活命,就只能乖乖做大唐的忠臣,对孤王俯首听命。如此,孤王若是心情好,还能保他一命。否则,即便朱温平了秦宗权,对孤王也没什么损失,日后孤王该怎么对付朱温,还是怎么对付。” 吴钩张了张嘴,一时竟然不知道该说什么。 他没想到李晔态度如此强硬。 从连横合纵的角度上讲,李晔的确应该和秦宗权联合,让秦宗权从背后给朱温制造混乱。然而李晔说的没错,秦宗权的确没这个实力,要想给朱温找麻烦,还得李晔派大修士相助。 而这样的大修士一旦派到许州,秦宗权的性命就掌握在人家手里,还不是人家说什么就是什么? 吴钩额头冒汗,他终于明白了李晔先问他是不是儒家的意思,李晔就是想确定,秦宗权背后是不是有儒家支持。没有?那就不值得正眼相待。 在绝对的实力面前,就算吴钩能够口绽莲花,也是半点用武之地都没有。 李晔见吴钩无话可说,摆了摆手:“吴长史下去吧,把孤王的话转告秦宗权,让他好自为之。” 眼见李晔下了送客令,吴钩无奈,只得起身告辞。 离开王府的时候,吴钩觉得天色格外晦暗,之前的所有意气风发,到此刻都成了笑话。 吴钩走后,李晔得到青衣衙门禀报,上官倾城已经到了青州,正在和崔克礼合力守城。妖族第三批修士也已经赶到,并且和何敬成的人交过手,双方互有胜负,总体而言没吃什么亏。 眼见青州暂时无虞,李晔便起身去成德。 ...... 道观的厢房内,主座上的王景崇在小案后打量了一圈面前的人,怎么看都觉得有些怪异。 白袍道人怀抱雪白拂尘,闭目养神,飘逸的如同不食人间烟火;儒家男子坐姿端正,袍服衣角都理得十分平顺,虽然没有格外做什么,却给人一丝不苟的的感觉。 兵家男子的小案摆在老道旁边,他大马金刀坐在那里,颇有几分渊渟岳峙的意味。他也是三人中给人压迫感最足的那个。 三人身后各自站了一名后辈,不同于三人的稳如泰山,后辈们彼此相视的时候,眼中都带着互相争锋的敌视。 这副架势落在王景崇眼里,让他感到一阵头大。他很难想象,就是这些人代表着儒道兵三家,来帮助他稳定成德局势,对抗李晔的兼并。 其实依照王景崇的原意,是否跟李晔对抗都在两可之间。李晔对待昭义、横海、天平的方式,他都是有所耳闻的,只要听从李晔的号令,他们还是做他们的节度使。 这对王景崇而言,并非不能接受,他虽然也想在乱世趁机而起,做一番事业,但也得量力而为不是? 魏博、成德、卢龙素称河北三镇,朝廷对其节度使只有名义上的任免权,实际上他们都是各行其是,父死子继,俨然独立王国。 如今是乱世,王景崇觉得,只要李晔不打破这种规则,他是可以尊奉李晔的号令,甚至跟随其征战的。毕竟李晔在很大程度上,就代表着大唐朝廷,听他的号令并不算跌份。 但是现在儒道兵三家既然来了,有帮助他的意思,他也乐得边走边瞧。万一果真如三家所言,李晔没有中兴大唐的可能,注定要灭亡,那么他也不是没有浑水摸鱼的可能。 万一成功了呢? 兵家扶持李茂贞,道门扶持朱温,就儒家选择的诸侯还不为人所知,这个王景崇是知道的。但他不在乎,乱世当道,天下形势瞬息万变,只要能相互利用,就未必没有机会。 众人寒暄之后,最先忍不住直奔主题的是兵家男子赵魏煌,他道:“我兵家愿出战将五员,上将两员,m.coMic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