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姨娘是个小画手

第79节


?骇人听闻,令人发指。

    先前出了韩瑶光痛打渤海侯家公子的事,皇帝一直装作无事发生,既不治罪这位表弟,也不召见他,朝廷官员们有点拿不住这方向,但王赟的密报奏章一回来,皇帝让在朝堂上一念,大家均想:哦,原来陛下在这儿等着呢。那登基还等什么啊?赶紧的,抄家伙狂批崔家呀!

    渤海郡东临大海,自古有渔业、海盐两项大收入,又因为和金谷国接壤,与东山国一海相隔,海贸收入也不错,这可是块人人垂涎的大肥肉。不过渤海侯世代镇守,无人能下口而已,这时得了机会,哪能放过。

    于是便有人说,从前因为渤海郡常有海盗海患,所以才需要一个高度机动性的管理系统,得要一个能统筹各方的公侯世代镇守,如今四海波平,为什么不干脆撤了渤海侯世代镇守的制度,仿泉州、泊州等沿海州县之例,设市泊司和州官县官等,再另设驻军呢?如此一来军政分开,才是常理。

    这个提议很合理。放眼大周,即使一地藩王,如庐陵王、张掖王等,也只是领一份食邑,一不干政,二不蓄兵,只在地方上领个闲职,或是教化,或是督政,还真没有哪一家能像渤海侯家这样又管着地方税收,又管着地方兵马的,即使边州各地的镇守将军也没有这么多权力,人家那儿还真是时不时打几仗呢。

    本来渤海侯家被搞,也就言官们激动,这下,武将们一听,嘿好机会呀。渤海侯府要是被裁撤了,那我们就有机会出京镇守啊,去的又是连着十几年没打过仗的渤海郡,大大的肥缺,谁不想去?他们也坐不住了,纷纷上条陈、写奏章,例数轮着派官儿去管比一家子世代镇守的各种好处,再抓起来渤海侯家当反面例子论证:您看看,陛下您看看,这渤海侯家都成了地方土皇帝了!啊?属国献的美女他都敢扣下来!他眼里还有朝廷还有陛下么?赶快给他老崔家连根拔除了吧!

    文官武将齐心合力这么痛骂一个人,还真是大周鲜有的事。皇帝顺应百官之意,选了一位老成的御史为钦差,带着几个武将和一帮锦衣卫去渤海郡下诏,叫渤海侯领渤海崔氏一族进京面圣。贡女之事若真有其事,则令人将其送回金谷国与家人团圆,另赐金帛为再嫁的嫁妆。

    很重要的一点是,这钦差,领了三千西山大营骁勇,还赐有可以随时征用地方兵力的虎符。这一举动,显然是防着崔家叛乱了。

    朝堂上这么大的事,总会传到后宫中。林太后听到渤海侯家竟闯了这么大的祸,气得差点没昏过去,直骂她妹子妹夫糊涂。渤海侯夫人还想进宫面圣求情,被太后命人拦在宫外了。

    太后当晚脱簪披发,去了先帝灵前谢罪。自从上次林婉素进宫哭诉皇帝派她丈夫去云州,太后总算醒悟过来了:掌握着帝国权力的人,早已不是她丈夫了。而是她名义上的儿子。她对他只占礼法名分,而无养育之情。并且,皇帝已经对林家深深厌恶了。

    现在,林家若想保得平安,不受崔氏牵连,就得她放低姿态。希望她的低姿态能够得到皇帝的谅解。

    太后在先帝灵前脱簪谢罪,皇帝当然得去接她啊。据说最后母子相拥而泣。

    御史王赟又上了一道奏章,再次痛批渤海侯夫人,说她有负先帝与太后恩情,令太后蒙羞,害得太后一把年纪了还要到先帝灵前谢罪。然后全方位把渤海侯夫人一个遍,从善妒说到不能养好孩子,又说她跋扈,自从进京后老是进宫把太后气病,简直就是个老不修。空长了年龄而没有匹配的智慧和德行。这种人啊,真应该羞愧自杀。

    渤海侯夫人吓得从此闭门不出。

    端王事搞这么大,韩瑶光更不敢去京城了。去了就是去看热闹。

    她只得再次推迟去看望太妃的日子,叫人送了干酪和她新做的奶油蛋糕去王府。并把由老郡主润色修改的《桐花女泣血传》和女先儿们写的唱词誊抄了一份,也送去给太妃看看。

    这些日子,这部《桐花女泣血传》从梨溪山快速传到了京城中。瑶光派人将书稿和唱词送到京城一家书局印了五百份,送到三坊六巷繁华地的酒楼茶楼里的说书人那儿去。她本来还想再花钱印一批,没想到大周和9012一样,没版权意识的人多着呢,《桐花女泣血传》很快被盗印了,简装五十文一册,精装七十文一册。还有漏字错字纸质粗劣的粗装版,一本只要二十文。(后来八卦祖宗老郡主据可靠消息听说,这些粗装版是锦川伯家的对头搞的!文里朝代名字全都模糊化了,可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是说的谁的事。)

    


    

M.COMIC5.cOm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页 姨娘是个小画手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