途。 宴会之后,消息整合完毕,婢仆会第一时间报知主母。 各家夫人各有消息渠道,会做进一步确认。多方打听之后,会寻机透出几分意思,彼此合适,才会做下一步安排。 事情调过来也是一样。 士族联姻讲究结两姓之亲,成通家之好。结亲结成仇,甚至老死不相往来,绝非双方乐见。 无论王谢等侨姓还是本在江南的吴姓,都遵循此类规矩。只不过,侨姓和吴姓通婚不多,更多的,还是在“熟人”里挑选。 彼此知根知底,家世相当,娶妇嫁女才能放心。 卖女求荣的事极少发生,一旦发生,必会被世人不耻,一家乃至全族都抬不起头来。无论女郎父兄才学如何,遇中正品评,必会定为下品甚至失去选官资格。 “不睦手足,以亲女、姊妹求荣之人,岂能是贤良之辈!” 桓容的改革措施并不激烈,只是不断的敲边鼓,潜移默化,一步一步从边缘蚕食。 选官考试安排在大中正品评之后。 作为九品中正制的核心,大中正的权利固然有所削减,地位依旧不可动摇。 然而,随着事情发展,大中正也意识到危机。毕竟在一旁虎视眈眈的不是旁人,而是天子,并且是掌握军队的天子。 几经考量,为不被寻找到错处,行事比原本更为严谨,着实选出不少有用人才。 观察过一段时日,桓容特地召见大中正,君臣恳切长谈,定下合作的基调。 前者不担心没人可用,也不担心看好的人才被黜落,表示十分满意;后者确认天子理智确在,不会随便拿起铁锹就要挖掉制度根基,也是长舒了一口气。 天子表明态度,始终在观望的高门士族,同样表示满意。 九品中正制为根本,朝廷的权柄始终握于士族之手。纵然天子集中君权,加强统治力度,各家也可以接受。 道理很简单,双方都划出底线,彼此不断试探。结果有一方发现,对面的那条线比想象中宽,和自己的底线有不小的距离。心情起落之间,自然会变得“容易满足”。 总结归纳一下,这种心理十分简单,类似于“以为亏一百,结果亏十块,九十算赚”。 如郗愔和谢安等人,多少能看出桓容玩的花样。但是,了解过桓容的性格,知晓他的行事手段,无论郗愔还是谢安,都选择保持沉默,接受这个既定事实。 书院为朝廷输送人才,选官之后,刺使、太守以下俱要考试,渐渐成为不成文的规定。 经过桓容的不断努力,终于找到一条“可持续发展”道路。既不会惹来更多反弹,又能逐步达到目的,算是相当不错的结果。 于此,贾秉和荀宥各有评价。 前者以为,天子行事可再“狠”一些,如今底线还是太宽,大可进一步缩减;后者则是赞许点头,行事留一线,总好过日后难相见。 话糙理不糙。 桓容左思右想,最终下定决心,等到机会成熟,必须放贾秉去长安。建康不能烧,长安倒是能满足这位的执念和需求。 各家女眷频繁出入台城,皆是高门释放出的讯号。 如果对桓容的施政纲领不满,除重要节日,如王谢这样的士族,连宫门都不会踏入半步。 除表明支持天子,女眷入宫还有一个目的:借机会互通消息。 有适龄女郎的家族,多少都会打听袁峰几句。 自上巳节至今,已有不下三家表明联姻之意。侨姓吴姓皆有,家世相当,女郎也是知书达理,颇有才名,南康公主和李夫人差点挑花眼。 袁峰愈发不好意思。M.COmIc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