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大隋第三世

第274章 意义深远之偶遇


虑,莫非遇到了烦心之事?”说着举杯向他敬了一杯。
  中年人饮尽了杯中酒,放下了酒杯,叹了口气道:“我在邺城听说渤海郡接纳了四五十万青州灾民,而且还是集中安置。”
  “确实如此,我们刚刚从渤海滳河县来的。情况下先生说的一样。”杨侗笑道。
  “这可遭了!”
  “先生此话怎讲?”
  “自古以来的灾民衣服不洗、被褥不洗、澡也不洗,而且就地拉撒,使得整个安置点垃圾成堆、臭气冲天!这种地方,向来是瘟疫猖獗之所,如今天气又开始热了!我很担心爆发瘟疫。”中年人忧心忡忡的说道:“瘟疫一起,对这天下绝对是一场灾难!所以,我要赶着去渤海郡,和当地官员说明情况。”
  众人闻言大惊,脸色也有些苍白了起来
  瘟疫这种反人类的病情,别说在这个医学落后的大隋,便是到了科技发达、医学日新月异的21世纪,也同样是一个致命的棘手问题。
  这玩意真不是闹着玩的,一场瘟疫如果在大隋之地蔓延开的话,对这个蒸蒸日上的政权绝对是毁灭性的打击。
  “将军气度不凡,随从皆是精锐壮士,想必在军中地位不低,还请将军向朝廷汇报此事,及早防御,免去这一场灾难的发生。”
  “敢问先生如何称呼?”杨侗谨慎的问了一句。
  中年人心神不定的说道:“草民孙思邈。”
  “你是孙思邈?”
  杨侗大是意外的叫了一声。古代的最有名的神医只有扁鹊、华佗、张仲景、孙思邈、李时珍等寥寥几人,但是在杨侗心中地位最高的无疑是写了《伤寒杂病论》的张仲景、《千金方》的孙思邈、《本草纲目》的李时珍,因为他们对医学的影响,绝不是扁鹊、华佗比得上的。
  眼前这位孙思邈,可是号称‘药王’的神医呢,他是继医圣张仲景之后,第一个全面系统研究中医的先驱,为中医发展建树立不可磨灭的功德,是我国医德思想创始人,被西方尊称为“医学论之父”。
  “正是草民,将军知道草民?”孙思邈奇怪的看了杨侗一眼。
  “知道!”杨侗胡扯道:“军中有个兄弟曾经得到孙先生救治,一直感恩在心。”
  孙思邈点了点头,也没有置疑杨侗的话,他救的人多了,也记不清谁是谁,他现在只关心瘟疫之事,急着叮嘱道:“请将军务必放在心上。”
  杨侗点了点头,问道:“那要如何防御呢?”
  “疏散人群、尸体掩埋、强制灾民清洁衣物被褥和洗澡、居住帐篷注意通风,建立足够茅厕……”
  孙思邈越说大家神色越是轻松,当他一口气说了百来种防御措施的时候,大家已经笑了起来。
  孙思邈愕然道:“难道我说错了?”
  “孙先生没说错,我们已经这么做了,大可放心。”
  “此言当真?”孙思邈严肃道。
  杨侗闻言,肃然起敬道:“您放心,我杨侗不会拿大隋百姓的性命开玩笑。”
  “呃……”孙思邈闻言,呆滞片刻之后,连忙起身行礼,“草民拜见秦王殿下。”
  他不认为有人敢在邺城眼皮底下,冒充杨侗。
  “先生多礼了,您之高义,我杨侗万分佩服,敬您一杯!”
  “谢殿下。”
  饭后!
  杨侗与孙思邈接着闲聊。
  “据说先生行医天下,专门跑到偏远的地方研究药性、药理,以破解各种疑难杂症怪病奇病为生平志向。怎么出现在邺城了呢?”
  杨侗也有些汗颜!
  这话问得,好像人家孙思邈活该当野人一般。
  “我确实研究各种药理,可是说要破解完天下疑难杂症却是万万不能,人就这么几十年,而疑难杂症却多不胜多,这绝不是一个人破得完的。我游走天下这么多年,主要是和各地名医相互学习。”孙思邈说到这里,叹息一声道:“可惜愿以秘技示人者,实在太少太少了。我听说邺城藏书无数,便专程去阅读,希望得到一些启示,可惜图书馆里的书籍,只是记载些常见病症方子,而且很少,着实让人遗憾。”
  杨侗心头一动,笑着说道:“我大隋王朝文武二帝极为重视文化、文教事业,洛阳观文殿书籍最多的时有37万卷,77000多类的图书,为免这些书籍毁m.cOmIc5.CoM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页 大隋第三世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