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农家子的古代科举生活

第128节



    “我听说很受欢迎。”简薇停下手中的动作,骄傲地看着他,道,“昨天我去参加一个聚会,会上那些夫人小姐们都在看,大家都很喜欢。”

    顾青云了然,这本书虽然女子很喜欢看,可一些男人就不喜欢了。谢长亭和他说过,有些老读者以为他的新书还是和以前一样,不是修仙就是冒险故事,没想到这次他的故事是这种较为平淡的,都纷纷说他江郎才尽,还写得太娘气。

    谢长亭说的时候还义愤填膺的,比他这个当事人还要生气。

    顾青云倒是不生气,前面的内容的确比较平缓,都是男女主角幼年的一些事情,都是写日常生活,不刺激,冲突不激烈,现在刚进入逃荒的副本,有些读者不满是很正常的。

    而且这本的确和前三本不一样,他现在偶尔去书店,有时会遇到两方人马的骂战,有支持他的,也有反对他的,各占一半。

    谢长亭为了收集大家对话本的意见,就在他店里留下几本本子,让大家把自己的意见写下来,结果渐渐发展成一个骂战的地方。

    不过似乎因为骂战的原因,吸引更多人来看他的话本,所以即使现在分成降低,他的稿费还是比之前高一些。

    话本的成功让顾青云心里松了一口气,总算是不再担心收入了。现在,他开始把全部心思放在算学上。

    想要升官,通过他自己的总结,主要有几个途径。

    一是看政绩,他现在还不算是正式的官员,只能老老实实地适应官场规则,很难做出什么政绩。这个略过不提。

    二是树立自己的形象,比如说孝子等道德楷模。这方面,令他印象深刻的就是包拯。

    顾青云最近在看宋史方面的书籍,他看完包拯的生平,觉得很有意思。

    包拯中进士时已经二十八岁了,可他中了后没有去当官,反而辞官回家,说要赡养父母。等到他父母相继去世后,守丧结束此时他孝子的形象已经深入人心,大家都知道他这种行为,对他很有好感。毕竟这种孝举是符合当时的道德标准。

    于是,在父老乡亲的劝说下,包拯勉为其难出仕,第一个官职就是县令。当时他已经三十六岁,可他有政绩,当县令时做得不错,最后升官很快。

    顾青云看到这些资料时,才真正了解包拯这个人,大为惊讶。

    虽然他知道有这种方法,可他不会去运作,而且也来不及了。

    除了有关系外,还有一种方法,那就是展露自己的才华。这方面大家都在努力,尤其是皇帝偶尔驾临翰林院时,更是大家展示才华的最好机会。可惜皇帝来过几次,都是正副主官接驾,他们这些人都没机会近身。

    顾青云觉得除了这种方式外,还可以向外界展现出自己著书立传的才华。本来那本游记他是寄予厚望的,虽说是用了笔名,可一旦仔细推敲,还是可以知道这是他写的。没想到,人算不如天算,没掀起什么水花。

    而且游记不算有说服力,可写什么经注之类的,他又不感兴趣。他现在最想的反而是写出一本算学书,内容不用很深,主要是写给刚启蒙的人看的,或者说,是写给要考秀才的人看的,里面还会引进阿拉伯数字。

    虽说现在没有闭关锁国,可和外海的交流还没有繁荣起来,在京城的外国人都非常少,顾青云得等待机会,找到一个精通数学的外国人,通过交谈后,他才能把这本书写出来,现在在积累中。

    否则别人肯定会好奇自己怎么会懂得这些新的符号。

    所以书先写,但不能发表出去。

    翰林院的日子过得很平静,一转眼,两年多的时间就过去了。

    第112章 踏青

    现在是三月下旬, 顾青云在翰林院的“实习期”已经结束。昨天他刚考完散馆考试,等过几天就可以知道自己是留在翰林院成为正式的翰林官, 还是下放到地方或其他中央部门。

    这两年多的时间里, 他觉得自己在翰林院学到的东西还是很多的,这不单是知识方面的,还包括为人处世、官场规则等。

    三月三十日, 顾青云休沐。事实上,从明天开始,他就暂时不用去上班了,要等待散馆成绩出来。

    现在正是春光明媚的时候,为了抓住春天的尾巴, 顾青云决定去郊外踏青游玩,顺便散散心, 缓解一下紧张的心情。这段时间为了准备散馆考试, 他忙了很久。

    前一天晚上,烛光下,顾青云正在做俯卧撑,简薇在梳妆台前梳通自己的头发, 只见她乌黑光滑的秀发披散而下,在昏黄的光线下, 晕起一阵柔光。

    离他们的不远处, 两个儿子正在毛毯上搭积木、玩七巧板等小游戏。

    整个房间安静祥和。

    “夫君,真的要去吗?”当顾青云做完俯卧撑,正拿着棉布巾擦汗, 跟简薇说起这件事时,她简M.cOMic5.cOM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页 农家子的古代科举生活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