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流而已。 所谓开源,他做得最主要的事情就是广派税监,去各地开矿收税,至于节流,那就是减免一些宫里不必要的东西的用度,避免浪费。 万历可不是个会亏待自己的主儿,典型的认钱不要脸,可和又想要脸,还要钱的崇祯不同。 现在,知道李进忠竟然敢几个人就解伴去四川收税,自然更加对他高看了。 要知道,那个时候,太监去收税,基本上都是拿命去收的,遇到强硬的地方,富户百姓可都敢杀了那些收税的税监的,而李进忠和赵进教、徐应元三人一起千里迢迢的去四川开矿,虽然没赚到钱,但能平安返回京师,这就不得不让张璟高看。 等等,徐应元! 突然间,张璟想到了一个人。 既然他现在在崇祯身边做事的,那就应该就是他。 那个在崇祯动手制裁魏忠贤时,敢主动出面,为魏忠贤求情的太监徐应元。 想到这里,张璟觉得,如果李进忠刚才没说谎话的话,那他真是历史上的前途,绝对不小。 至于原因,这还不简单? 本来就是天启帝朱由校的亲信,日后只要不是得罪宫里注定崛起的魏忠贤,肯定地位也不低。 而天启早早驾崩,崇祯即位,以李进忠和徐应元这种结拜的关系,肯定也能保住身家富贵了。 不由得,张璟有些佩服这李进忠和徐应元这两个结拜兄弟了,都能跟了皇帝做贴身太监,这运气可够好的,只可惜赵进教就够衰的,早早得罪了司礼监掌印太监,还被赶出宫了。 当然,仔细想想,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赵进教也有些运气,毕竟他也能和李进忠和徐应元做结拜兄弟。 想必,日后等李进忠和徐应元二人发达了,应该也会再提拔徐应元的,只是不知道为什么后世没怎么听过他的名字。 但是,不可否认,赵进教现在是个价值很大的潜力股,不由得,张璟心里又提高了几分赵进教的印象。 只是,李进忠后来不知怎么没听过名字,但徐应元的结局,张璟也是知道的,毕竟这位和魏忠贤牵扯颇深。 在崇祯登基后,发达了一点儿时间,可是后来在崇祯制裁魏忠贤时,因为给魏忠贤求情,被崇祯治罪罢免了,只能说根本没阔过多少时候。 至于徐应元身为崇祯亲信,为什么要给魏忠贤求情,原因也简单,那就是徐应元可是魏忠贤的拜把结拜兄弟,和魏忠贤的关系特别好,否则徐应元也不会在明知道会得罪崇祯的情况下,还冒死去为魏忠贤求情。 想来徐应元能成为崇祯的贴身太监,里面可能也有魏忠贤的缘故吧! 等等,突然间,张璟觉得自己好像遗漏了什么重要的事情了。 徐应元是魏忠贤的结拜兄弟,张璟是可以确定的,而刚才他记得面前的李进忠说过,他和徐应元也是结拜兄弟! 正常来说,一个人很少会和不同的圈子结拜,并且李进忠和魏忠贤都是天启亲信,这么说得话,不会他们两个是同一个人吧? 一瞬间,张璟觉得他好像一直有些先入为主了。M.cOmIc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