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到这次是你前来,不过也好,既然来了,就先别回去了,正好这么一大片土地,也需要人梳理,看来曹鼐他们还是蛮懂事的。”楚宁看着主永和说道。 主永和这次是带着一众读书人和宗教人士前来的。 现在的主永和,虽然还没有入阁,但是已经是大明的工部尚书了,原本他是在河南监督黄河大堤的修建,不过,随着西北战事捷报的传来。 朝廷对西北之地也十分重视起来,尤其是楚宁附在奏折后边的那张矿产资源图,一下就把朝廷的兴趣点燃了。 现在除了军方,火油这东西,其实在大明还不是很普及,所以朝廷对所谓的火油产量倒不是很关心。 但是金铜铁这些东西,大明可是稀缺的紧。 随着大明经济的发展,大量的工程开始兴建,需要的钢铁数量与日俱增,大明自己本身出产的铁矿石质量其实并不高。 比如现在军中装备的新式马刀、火炮火枪等等,这些装备的钢铁大部分都是从奥斯曼进口来的! 作为贵金属的铜,需求量更大! 因为大明的货币铸造极其精美,所以基本已经成为海贸中的硬通货,大明本身就缺铜,虽然吕宋等地的铜矿源源不断地输入大明。 但也仅仅是缓解了一些,现在大明的铜矿缺口仍然很大,所以,现在的朝廷,一听到铜矿,比那些兵部的官员,军队的军官还要疯狂。 他们就差直接提着刀子满世界找铜了。 还有一点,过惯了‘苦日子’的大明官员们,他们觉得从别人手里进口矿产,虽然很方便,但是却不如自己生产的好! 这一点楚宁也十分认同,虽然进口这些东西,不仅可以培养其他国家的市场,也可以节省大明的大量资源。 但是,这样一来很容易被对方卡脖子,所以,不管怎么样,大明都需要对一些重要资源进行把控,起码要保证自己手中的资源,足够大明自己的消耗。 正因为如此,楚宁的奏折很快就被排到了一个优先的级别上,除了宗教人士和读书人,上百万的百姓,已经在大军的保护下,开始进入西北。 为了能彻底控制即将收回的土地,内阁决定,把原本在河南督修大堤的主永和,派往西北,他将是大明在西北的第一任主政官! 就连远在塞北的朱祁镇,也是以最快的速度批复了内阁的票拟。 所以,才有了苦命的主永和的这次西北之行。 “我这次来就是主要就是这样,我就是这么一个劳碌命,本来以为黄河大堤修好,能回京城好好休息几天,可谁知道首辅大人一声令下,我就被‘发配’大西北了。”主永和打趣地说道。 “知足吧,和我比起来,你简直就幸福到天上去了。从宣府开始,你扳着手指头算算,我在大明待过多长时间,一大半的时间都在领兵作战。 要不也不会有我穷兵黩武这个说法,不过老主,我读书不多,你给我分析分析,穷兵黩武不是指的皇上吗? 用在我身上合适吗?”楚宁一脸真诚地问道。 主永和嘴角抽搐了几下,这话也就是楚宁敢说,换做其他人,借他几个胆子! 不过,楚宁有一点没说错,身为大明最高的勋爵,楚宁确实没有享受过几天的‘好日子’。 这些年,他远下西洋,一去就是三年,回国之后紧跟着就在江南推行变法,顺道还剿灭了宁王的叛乱M.COmiC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