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了。 平心而论,朱见深这次表现的确实不错,也着实让楚宁感到一丝欣慰。 在那种情况下,朱见深能说出分兵这种策略,就说明朱见深已经知道了楚宁的布置,也知道想办法把这件事做完美。 这让楚宁倒是欣慰不少。 大军从仍然处在冰封的鸭绿江回到辽东,并没有向辽东镇进发,而是一路向北直奔女真部落的区域而去。 大军再次来到乐安洲,这里是大明最北边的卫所,也是和女真部直接接触的地方,楚宁来到这里,并没有直接进军女真部,而是让大军驻扎在这里。 他在等,等天气转暖,毕竟现在已经进入到了春季,冰雪开始消融,对于大明这种对后勤依赖程度极高的军队来说,春季的辽东简直就是噩梦。 当然,这只是其中一个原因,楚宁还在等朝廷的决策,如果朝廷最终以内阁廷寄或者圣旨金牌的形式诏他回京,他就义无反顾地回京。 当然楚宁不想看到这种局面,如果是那样的话,那就意味着,楚宁已经进入到了被防范的范畴,不管是朱祁镇还是内阁,都宁愿把楚宁舒服在京城,也不让他征战沙场。 他更是在等自己,他要等自己把状态调整回来。 虽然他知道这是必然的结果,毕竟在这种家天下的封建王朝,没有什么比江山在自己家族传承更重要的。 但是他毕竟只是一个后世穿越过来的研究生,对于这种帝王心术他理解是一回事,接受又是另外一回事。 他一直把朱祁镇当做朋友,他也是相信后世史书上写的,明朝的皇帝是最有人情味的皇帝,所以他一直没有把自己调整到一个臣子的角度。 从来都觉得,只要自己的所作所为是为了大明,为了华夏,朱祁镇肯定能理解自己,但是现实就是这么残酷。 他,作为大明改革的急先锋,征战沙场的无敌统帅,不可避免地受到了朱祁镇的忌惮。 虽然这种忌惮还是处在一种萌芽,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这种忌惮只会更加剧。 楚宁自问自己做的已经够好了,为了避免这种猜忌的出现,楚宁从来没有在一支军队待上三年以上,就算是hi西征奥斯曼,也是三年就回程。 作为大明最顶尖的军事人才和治国人才的输出地,皇家军事学院和皇家书院,他更是一步未曾踏入过。 皇家书院和皇家军事学院,可谓是倾注了楚宁最大心血的地方,他不认为,就凭借自己的一己之力,就能把大明带上一个全新的局面。 就算是现在,楚宁也不这么认为。 因为所有的变法,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不是取得了什么成就,而是能不能坚持下去。 而这两所书院的学生,正式他悉心培养的守护者。 虽然两个学院出来的学生,都把他当做自己的领路人,精神导师,但是楚宁却从来没有接受过。 军改,他得罪了所有的勋贵,变法,他成为天下士绅的眼中钉,东征西讨,让他成了大明周边国家口中的杀人魔王。 这一桩桩一件件,楚宁从来没有后悔过,就算不是因为朱祁镇这个朋友! 只要是能为大明,为华夏做点什么,楚宁都觉得成就感十足。可是,现在他最信任的朋友,却开始猜忌他,让他心里有种失落,有种无奈。 当然,他还在等一群人,一群可能成为大明掘墓人的人!m.cOmiC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