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有了极其短暂的一段自由时间。 但现在他的所有自由都是相对而言的了。 一旦他踏上这个舞台,他就不再有退场的权力,正如同他一旦选择了成为超人,就再也没有机会脱下那身制服。 如《星球日报》、《哥谭日报》、《号角报》、《中心城日报》这样的大型媒体都只是中规中矩地大致描绘了一下卡尔在发布会上的言行,仅仅对他的发言作出了少许的修饰,大体上,他们谈及卡尔时都没怎么提到卡尔昨晚举行的小型派对,但另一些小报、无良出版社却恰好相反,他们对发布会毫无兴趣,把所有的话题重点都放在卡尔的派对上。 不过他们也没敢说得太过火——尽管这些无良的小报即使在面对皇室和顶级豪门的时候也有种气势汹汹毫不怕死的架势,成日里都拿着“言论自由”的鸡毛当令箭,可他们能真正闹腾得起来,纯粹是因为那些真正的上位者根本就懒得搭理他们。 托尼.斯塔克在小报上被嘲讽和恶意诋毁,最大的原因是他丝毫不以自己为花花公子这件事为耻,也不在意自己喝多了以后出的洋相被广而告之。 而在他在意的时候? 按照斯塔克和美帝军方的亲密关系,都不用托尼开口,只要霍华德稍微暗示一下,某些精于揣测上意的人就会忙不迭地把事情都办好。 当然,只依靠那些力量来控制舆论是不够的,有些时候,有些事,还是要地头蛇来做,才能得到最好的效果。 在这方面,好莱坞的大佬们起到了不小的作用。 首映会结束了不到半个小时,各大电影相关的媒体上就放出了职业影评人对这部电影的评价,《福尔摩斯探案集》几乎赢得了一面倒的好评。 “无论是剧情,特效制作,还是演员们的演技,都称得上教科书一样的作品。”获得赞同和转载数量最多的影评人这样评价,“温情脉脉但又紧促有力的开场,一环接一环解开的秘诀,贯穿整部电影的大案件中,又穿插了无数个小谜题,两位主角的性格、过去在我们的面前被逐渐揭露,我已经很多年没有看到这样的优秀作品了——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电影中对十九世纪英国的街景、人物的还原,即使是不喜欢探案题材的观众,也能从这部电影中获得某种享受。” 几乎所有影评都大同小异地称赞了这部电影,但与此同时,也有一些影评人对它大加抨击。 “我简直无法理解它为什么能够获得这么多的好评!两个成年且已到了适婚年龄的男人,竟然长时间地居住在同一座狭隘的公寓中,肩并着肩在伦敦的大街小巷里奔跑,对彼此倾述最真实和最罕为人知的自我……这部电影有太浓郁的同性倾向了!愚蠢!恶心!它的分级竟然是‘普遍级’,即使儿童也能在没有监护人的情况下观看!我要对电影审核机制提出抗议!”m.cOMiC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