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天兵在1917

180 东波兰的陷落


“至于会不会遇到敌人的主力,”彼得罗夫斯基摇了摇头,“敌人的主力应该在通向明斯克的交通线上,只要我们不傻乎乎的往那里闯,应该是安全的。”

    彼得罗夫斯基的判断基本没有问题,因为德军确实不太重视他,在东线战场,别说三千多人,三万多人都是毛毛雨,在这条漫长的战线上,一开始就有接近一千万军队在搏杀,巅峰时期接近两千万,一个师,一个军,甚至一个集团军都不算什么。

    彼得罗夫斯基这仅仅一个团,能造成的危害实在有限,对于中央集团军群来说,明斯克和莫斯科才是目标,像彼得罗夫斯基这样的小虾米,根本就顾不上。

    第三坦克集群在拔掉上马乌基尼亚最后的钉子之后,终于可以畅通无阻的向比亚韦斯托克挺进。之前他们的先头部队已经追上了红军主力的尾巴,一场规模不算大的战斗之后,他们轻易的占领了比亚韦斯托克。

    此时博克已经圈定好了接下来的目标,其中第三坦克集群将攻占格罗德诺,沿着铁路线向明斯克方向进攻,如果遇到的阻力不是特别大,也可以派遣一部分部队向立陶宛进攻,如果能占领立陶宛那是最好不过了。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北方集团军群之前的战斗很不顺利,在东普鲁士陷入了泥潭一样的拔点作战,犹太人仗着有苏联源源不断的军事援助,打得是相当的顽强,几乎已经把北方集团军群消耗得差不多了。

    如果中央集团军群能占领立陶宛,就可以切断东普鲁士同苏联之间的联系,没有了苏联的支持,东普鲁士的犹太人能坚持几天?

    当然,这一切是建立在一切顺利的基础上的,如果进入白俄罗斯之后苏军的抵抗激烈,那么博克就会果断的放弃攻打立陶宛,先搞定明斯克才是重中之重。

    与此同时,在莫斯科,军 委也是悄然的松了口气,由于近卫第一机械化军足够给力,让红军的主力得以安然的撤退,截止到9月10日,绝大部分红军已经退到了格罗德诺和沃尔科维斯克一线,已经摆脱了德军纠缠。

    不过这也就造成了一个问题,军 委又出现了分歧,一种意见认为,红军已经从最危险的境地脱身了,现在有时间在格罗德诺、沃尔科维斯克和布列斯特一线构筑防线,完全可以在这里挡住德军。

    而另一种意见则认为,红军主力停留在格罗德诺、沃尔科维斯克和布列斯特一线是很危险的,撤退中的红军主力是比较混乱的,而且也仅仅是初步脱离了同德军的纠缠,一旦停下来,德军将很快追上来,根本就不可能有多少构筑防线的时间,到时候之前阻击部队做出的巨大牺牲又白搭了。

    这种意见还认为,就算有足够的时间在格罗德诺、沃尔科维斯克和布列斯特一线构筑防线,红军也不能过多的停留,因为在西线战场上,德军通过前一段的作战已经建立起了相对性的优势,以红军此时在西线的兵力配置,不足以抵御德军的攻击。

    要想稳固战线不可避免的需要中央方面军跟进增援,而现在中央方面军的主力还在从大卢基、斯摩棱斯克一线赶往明斯克的途中,仅仅依靠前线现有的部队,根本就挡不住德军的新一轮进攻,到时候又得打成添油战,白白浪费了红军的有生力量。

    持有后一种意见的以李晓峰和伏龙芝为代表,而持有前一种意见的则以斯维尔德洛夫、托洛茨基和图哈切夫斯基为首。可能有同志要说,难道图帅又抽风了?

    凭良心说,这回真不是图哈切夫斯基抽风,经过前一段的打击,图哈切夫斯基也知道,想要靠西线现有的部队稳固战线是痴人说梦,仅仅从军事角度出发,他也支持后一种意见,认为最保险和安全的做法是继续大踏步的撤退。最好是同时严格地坚壁清野,拉长德军的战线,只要坚持到10月份,基本就可以将战争拖入消耗战和持久战的轨道,而这对苏联是有利的。

    那为什么图哈切夫斯基还要支持第一种意见呢?还是那句话,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从军事角度说,大踏步撤退时合理的,但是从政治角度说,这就是相当的不合理了。

    不管是托洛茨基还是斯维尔德洛夫都不喜欢看到红军一枪不发就放弃格罗德诺、沃尔科维斯克和布列斯特一线的国土,这么搞压力会非常大,会有人说:“托洛茨基。斯维尔德洛夫,你丫的都是嘴炮,口里喊着保家卫国绝不让敌人占领一寸国土的口号,实际上却仓皇逃跑,拱手将大片河山送给敌人,这就是卖国,你们俩就是卖国贼!”

    这还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一想到白俄罗斯和乌克兰的同胞要接受纳粹的奴役,这两位也不忍心,他们始终有种幻想——认为德军经过这一轮狂攻,也累了,也该歇歇了,而红军在本土作战,占据天时地利人和,怎么就不能稳固防线呢?

M.CoMiC5.COm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页 天兵在1917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