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身。”符金盏沉住气道,微微侧目看曹泰。 曹泰上前清了一下嗓子,开始叙述先帝驾崩前的过程。下面的枢密院、政事堂大臣和殿前司、侍卫司厢都指挥使以上大将都默默地听着。 良久曹泰又躬身转头看了一眼,说道:“太后懿旨。今殿前都点检张永德重病在家,上书请辞军职。太后体恤驸马都尉张永德有恙,准其所请;宜进封校检太师,加兼侍中。 殿前司军职空缺,衙署、各营混乱不堪,宜选贤能整顿殿前司、以恢复禁军实力……郭绍、李处耘、杨彪三人在危急关头、有护驾拥立之首功,当为皇上(宗训)倚重之肱骨武臣;宜授郭绍殿前都点检,宜授李处耘殿前都指挥使,宜授杨彪殿前都虞候。主持殿前司诸营整顿之事宜。” 符金盏听罢从帘子里一一观察在场的众人。 就在这时王朴带头说道:“太后英明,臣等谨遵懿旨。”众人听罢立刻伏拜:“太后英明……”声音久久在宽敞的大殿上回响。 连史彦超也没有反对,跟着喊得很大声。史彦超能做到现在的位置也不是全然没有分寸的人,先帝在位时,他无论怎么嚣张,但从来不忤逆先帝、反而经常拍不合时宜的马屁。 现在既然太后都下旨了,他也不愿忤逆抗旨……除非要质疑太后和小皇帝的皇权合法性、公然要造反,否则没有人会认为上位者会容忍抗旨不敬的人。但史彦超一直都被周朝皇室容忍。 这时符金盏便开口道:“今内外尚未平定,诸位皆为国家肱骨,愿尔等共勉。” 郭绍拜道:“臣定不负太后重任。” 众人纷纷附和了一阵,又陆续说了一番表忠的话。现在这状况,所有人都能感觉到王朝正在形成一个新的统治中枢,能参与其中,意味着在先帝驾崩后重新找到一席之地。 过得一会儿,曹泰又转头看帘子里不再发一言的符金盏,见她点头,曹泰便道:“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殿下诸人谢恩,符金盏便起身,径直从帘子后面离开了大殿。 不多时,她便停步,招呼曹泰上来,招了招手,待曹泰弯腰附耳过来,便轻轻说道:“召见郭绍到后殿来觐见。” 曹泰忙拜道:“奴家这就去传旨。” 第二百九十章 人生如梦 朝会结束后,郭绍径直就跟着宦官曹泰从甬道进了金祥殿后殿。 “史彦超不服你做殿前都点检。”符金盏见面就说。 郭绍从她如月亮般的眼睛里、和语气里感觉到了忧愁,但一时间他仍旧无法了解她具体的愁事。无论对一个人多么关注和看重,他也只能感受到情绪,但无法知道别人的想法。 郭绍稍微侧目,发现宦官王忠也远远站在敞开的薄门外面。他以前听曹泰提起过,宦官王忠似乎管着“皇城司”,一个类似明朝厂卫但规模权力都小得多的耳目机构。寻思着史彦超正在被符金盏监视……不过,她只有心里很不安稳、才会派人监视京城文武罢? “太后,史彦超是个莽撞的汉子,但他也是武将。”郭绍不动声色道。 “哦?”符金盏好像很爱听郭绍说话,此时虽然只有婉转的一个字,却掩不住的期待口气。 郭绍当下便沉声道:“军队不同于民间甚至官场,自古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任何军法都会有‘抗命者斩’这一条。史彦超既然能做到高级武将,他一定懂规矩。如果他连一点规矩都没有,估摸着不用臣在晋阳救他,他早就死千百遍了。 此人没有小山头,也没有立场。如果有点立场,可能心里会记着先帝宽容和提拔他的知遇之恩;臣对他也有救命之恩,他只要能感知遇之恩,自然记得救命之恩。而史彦超勇冠三军,作战十分勇猛,正是当下用得上的人;其名气也很大,如果轻易动他,显得朝廷新格局的权力圈子不能容人,不利于稳定人心。 史彦超心里不服,本是情理之中;恐怕不止史彦超一个人不服,有的人不服但惧于权势不敢说。只有史彦超那种人才口无遮拦。这不是除掉他能解决的问题,咱们的威信确实需要真刀真枪打出来!只要取得几场大的胜利,不服者自然服了。” 符金盏听罢神色稍缓,伸展了一下上身,挺直脖子轻轻说道:“郭将军能看透王朴,也能瞧明白史彦超。你一说,我确是明白了。” 郭绍弯腰小声说道:“臣就是太后一手栽培起来的人……太后最近这一番作为,是把身家性命教到臣手里了,这份信任,臣当铭刻在心。”m.cOmiC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