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所谓,反正这些勋贵,跟他不是一路的。他只要好好打理县务,时候到了升迁走人就行。 中年文士点点头:“倒也是。” 于是两人继续饮酒。 …… 喝完了酒,知县自去歇息,中年文士出了县衙,在城里闲逛。 高塘是小县,万余人口,县城就那么点大。一条长街,从城南到城北,基本就概括了最热闹的地方。 中年文士晃悠悠地来到告示牌前,果然看到上面贴着来自马场的公告,上面还盖了牧监的大印。 告示前围着百姓,就有新来的问:“这写的啥?不会又要交税吧?” “不是,这回是好事。”一个略识得几个字的男人说。 “告示还有好事?这位爷,您给说说,上头写啥呢?” 听得旁人求告,男人颇感得意,摇头晃脑地念道:“高塘牧监高价收购:石料、木料、沾土、青砖……” 起先都是些建材,后头还有布料、器具等物,甚至还有食材。告示上明白地写着,最低比市价多三成价钱。若有稀罕物价,可再行议价。不怕货物太多,有多少收多少。 新来的震惊了:“那不是啥都收?我自家种的菜,养的鸡收吗?” 男人还没答话,就见城门那边一个少年飞奔而来,大笑着喊:“爹,快把咱们的猎物都扛过来,他们收,全都收!真的比市价多三成!” 一句话引得众人心思浮动,纷纷围上去:“连猎物都收?真的高三成吗?” “真的真的,那位官爷说他家公子喜欢吃,有多少收多少!” 西北不如中原繁华,挣钱的地方少,听得这话,众人一窝蜂地往城门口涌过去。 那些带着自家种的菜、养的禽来县城卖的人,纷纷提着自己的货,挤到阿玄面前。 这些人七嘴八舌地问,阿玄拖了个仆役过来回答。 “收,只要东西好,都收!不过我们没这么多人手,你们得送到马场去,另外给路费!” 百姓们欢天喜地。县城去马场不近,可他们怕的是走路吗?当然不是。何况走路还有钱挣! 于是,来县城卖货的绝大多数山民,挑担提筐,往马场去了。 转眼,往日来往不绝的长街,只剩下寥寥摊贩。 中年文士皱了皱眉,目光定在旁边那位负琴的男子身上。 他嗅到了非同一般的气息,这是一个玄士。 那位公子身份贵重,身边有玄士陪同,不是什么稀奇的事。 这也足够说明,他们身家丰厚。 一只肥羊啊! 中年文士在旁边站了一会儿,就见阿玄随口许出了几百两的货款。还有个商行的伙计过来打听消息,如果介绍商队过来,能得到多少介绍费。 阿玄一边扇着风,一边漫不经心地说:“看你介绍多少货过来,最少一千两以上的货,一千抽一,最高一百两。” 那伙计欢天喜地。 他一个月的工钱,才几钱而已,只要成功介绍几单,岂不是比自己的工钱还高? 中年文士看了一下午,宁休察觉到他的目光,向这边看过来时,他十分镇定地回以一笑,遥遥施礼,仿佛一个看热闹的闲人。 傍晚,他回到县衙。 等知县冯易理完事,又与他闲谈。M.cOmIc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