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重视温润,比重视吴山长更甚。 俩人离开了知府衙门,乘坐轿子回了临时住处。 第二天,就有帖子来了,给吴山长的,本来吴山长是想叫上温润,但是温润摇了摇头:“不出去了,准备院试吧,这一关过了,咱们孩子才有未来。” “这么费心的吗?”吴山长打趣他:“不用这么紧绷着。” “头一次,我当年考试的时候,觉得难,可是看人家考试,觉得更难。”温润说的是实话。 印象里考试的艰难,和现实中看到的艰苦,是不同的,这考试考的,他都跟着上火了,最近天气又热了起来,他们是要在这里过端午节的,所以温润宁愿出门去张罗过节,也不想出门去应酬。 作者闲话: 江湖凉着了,肚子一直在胀气,吐了两天,正在吃药。 第216章 院试 “你这是没经验,多带几次学生们,你就习惯了。”吴山长道:“我们三个老家伙,轮流来这里,其实挺羡慕别的县城,那么多学子。” 而他们人不多,考中的更少,每次来都有些郁闷。 “是啊,等我多带几次就习惯了。”温润笑了笑:“您去吧,我在家看着他们,当年我也是考过的,起码有经验。” “就你那个经验啊!”吴山长摇了摇头:“算了,我出门去应酬,你在家看着他们,别让他们太兴奋,也别太颓废。” 太兴奋指的是考过的人。 太颓废是没有考过的人。 “我知道,我让那些没考过的人,出门去走一走,顺便买点东西回来。”温润其实是让他们出门散散心。 这考试有过的,就有不过的,憋屈的话,也只能憋屈着了。 让他们去散散心,也是为了他们好。 温润终于理解了,吴山长的担心,什么都可以没有,心气不能没有。 剩下需要考试的就那么几个了,其中就包括王珏他们五个。 温润将他们五个叫了过来,给他们五个,讲了一下院试的规矩。 生员考试即为“院试”,这是由省里一名专门负责教育的官员主持的考试,这个官员就是学政大人,也称提督学院,故名“院试”。 “院试”一般两到三年举行一次,由于离开了考生生源地,所以考生们提篮徒步,仅奔赴考场就已相当不易,加之考场设置等对读书人亦不够尊重,正如《聊斋志异》所述:秀才入闱,有七似焉:初入时,白足提篮,似丐;唱名时,官呵吏骂,似囚;其归号舍也,孔孔伸头,房房露脚,似秋末之冷蜂;其出场也,神情惝恍,天地异色,似出笼之病鸟……实属不易。当然,相对于极大的考试难度而言,这些却又都算不得什么。据说清朝的名臣曾国藩,不但历经七次才最终考取秀才,而且曾被湖南学政悬牌批责“文理太浅”,曾氏在家书中将此视为人生第一大辱。 所以,“院试”是典型的龙门试。 一旦考过了,就能脱离平民阶层,成为“士”,立刻拥有数项特权: 其一,免服徭役,国家的义务劳动全部免除,也不再承担政府摊派; 其二,见官免跪,普通百姓见了官员都要跪下来,秀才只需拱手作揖,寒暄即可; 其三,穿戴特殊,秀才可以穿青布长衫、头戴方巾、脚踏长靴,走到哪儿都要显出高人一等的样子。 秀才在m.cOMiC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