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及白龙马、猪八戒和沙和尚各自的能力与职责。 取经队伍的组成,不是唐玄奘决定的,同样,取经队伍的解散,也不是唐玄奘能决定的。 所以,孙悟空去找了直管领导——观世音。 孙悟空见了观世音,三两句后就说出了自己的冤屈。那观音自然先是站在唐僧的角度,说是孙悟空的错,不该打死草寇。孙悟空一听就更恼了,直接亮出了自己的底牌:纵是弟子不善,也当将功折罪,不该这般逐我。万望菩萨舍大慈悲,将《松箍儿咒》念念,褪下金箍,交还与你,放我仍往水帘洞逃生去罢! 意思很简单:这经,老子不取了。 观世音的回复也很有意思:《紧箍儿咒》,本是如来传我的。当年差我上东土寻取经人,赐我三件宝贝,乃是锦襕袈裟、九环锡杖、金紧禁三个箍儿,秘授与咒语三篇,却无甚么《松箍儿咒》。 观世音菩萨的第一反应不是如同上次一般,劝阻或者安抚孙悟空,让他打消了这个想法,而是直接踢了一脚皮球,言下之意是:不是我不愿意放你,是这咒语我也不会,你要找,就找如来去! 这句话里,有两层意思,一层是“你去找如来说吧”;另一层就是“你敢去找如来说吗?” 觉得委屈?去找领导投诉啊,这事我很难办。 接下来的对话就更有意思了—— 行者道:“既如此,我告辞菩萨去也。” 菩萨道:“你辞我往那里去?” 行者道:“我上西天,拜告如来,求念《松箍儿咒》去也。” 菩萨道:“你且住,我与你看看祥晦如何。” 这几句话,意思就翻转了好几遍。 孙悟空说:难办啊?难办那别办了,我找能办的人去。 菩萨问:你去哪?你真要去找如来说这事? 孙悟空说:对啊,去就去,谁怕谁? 菩萨说:冷静一点,我再给你想想办法。 随后,就是:好菩萨,端坐莲台,运心三界,慧眼遥观,遍周宇宙,霎时间开口道:“悟空,你那师父顷刻之际,就有伤身之难,不久便来寻你。你只在此处,待我与唐僧说,教他还同你去取经,了成正果。” 意思很简单,这点小事,就不要麻烦如来了。过段时间,唐僧遭难,自然就会知道你的重要性,我到时候再说句公道话,这个事情就这么抹过去了。 随后,就发生了六耳猕猴打晕唐三藏,抢走包袱文牒的事情。 真假美猴王的剧情也就此展开。 …… 陈洛拿着笔,脑中仔细过了一遍《西游记》的原着。 其实如果刨除阴谋论的假设,原着中的说明很清晰,那就是所谓的六耳猕猴,无非是孙悟空生出的“二心”。 五十八回的题目说的很清楚:二心搅乱大乾坤,一体难修真寂灭;而在原着中,二猴前往灵山时,也写到“看那两个行者,飞云奔雾,打上西天。有诗为证:人有二心生祸灾,天涯海角致疑猜。” 而如来见到二猴前来,更是直接对周围的菩萨说道:“汝等俱是一心,且看二心竞斗而来也!” 那这个二心,是什么时候分化出来的呢? 乍一看,好像是突兀之间就冒出来,但是如果细细理一下时间线,当孙悟空找观音诉苦,观音查看唐僧祥晦的时候,说道“顷刻有难”,应当那个时候就发现了假悟空的痕迹。 也就是说,假悟空是出现在孙悟空前往珞珈山之前。 再看原文:大圣疼痛难忍,见师父更不回心,没奈何,只得又驾筋斗云,起在空中,忽然省悟道:“这和尚负了我心,我且向普陀崖告诉观音菩萨去来。” 这里的用词,叫做“省悟”! 就是这么一个念头生出,应当就是二心彻底分化,六耳猕猴出现的瞬间。 再结合上面的猜测,陈洛定下了自己书写这一章的基本思路。 首先,在这个世界的《西游记》中,六耳猕猴确实是孙悟空的恶念分身; 其次,孙悟空并没有有意去策划这一出行动,而是被动应战,保全了书中的师徒之意。m.Comic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