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让农人的心愿落空。” 全县农人种了那么多红薯,粉条这件事绝对不能出岔子,若今日没偶遇黎荞,那他过几日也要专门见一见黎荞的。 “圣人上个月写了篇文章,探讨如何跳出谷贱伤农,米贵伤民这个怪圈。” “圣上开篇便借用《汉书》食货志篇中的那句‘籴甚贵,伤民;甚贱,伤农。民伤则离散,农伤则国贫’来强调粮食贵贱、百姓、国家这三者的联系。”1 “但你的粉条,似乎跳出了这个怪圈。” 江知县瞧着黎荞的眼神透着满意。 红薯大丰收,按理说红薯的价格会跌,毕竟物以稀为贵。 但去年红薯的价格没跌。 今年的红薯,价格更不会跌。 所以说,读完圣上新写的文章之后,他立马就想到黎荞的粉条了。 靠着粉条,平城农人的红薯越高产,那挣的钱就越多。 平城跳出了圣上关心的怪圈,那就是他的政绩呀。 * 作者有话要说: 注释的那个出自《汉书食货志上》。 第68章 全县红薯大疯狂 比从前要更加努力 “不敢不敢, 学生也是瞎折腾,侥幸而已。” 迎着江知县赞许的眼神,黎荞很是谦虚。 同时心里决定待会儿要去书铺逛一逛, 原来圣上又写小作文了,他得买下来研读。 这几年因为科举考试的策论题总是围绕着圣上的小论文出,所以每当圣上有新作问世,那必定以极快的速度传遍大盛的书铺。 最近天气炎热,他许久没来县城, 尚不知道圣上又推出了新作。 “不是侥幸,是你在这方面的确有天赋。年轻人, 了不起。” 夸了黎荞一句, 江知县又道:“今年全县农人种了不少红薯,农人奔着粉条而来,所以你三柳村的红薯作坊不能辜负全县农人的期许。” 去年三柳村的村民干了票大的, 今年全县的农人摩拳擦掌, 也要干一票大的。 他之所以不调任,也是为了干一票大的。 恰好圣上刚写了这么一篇文章, 这简直为粉条量身定做嘛,他会带领平城的农人,跳出圣上所提的怪圈。 用实际行动去回答这篇文章。 所以他必须先给三柳村的人做一做工作。 去年粉条出现的突然, 再加上认识不足, 手忙脚乱之下没能将利益最大化, 但今年准备充裕,必须整一波大的。 “麦收后我粗略统计了一下全县农人所种红薯的亩数, 全县十个镇, 一百七十个村子, 一共种了三十万亩的红薯。” 这是个很惊人的数字, 因为平城总共的耕地面积才四十万亩。 这说明全县农人只种了少量的小米、高粱、玉米等杂粮,余下的田地全部种成了红薯。 黎荞听到这个数字,睁大了眸子。 三十万亩红薯? …… 天,这得出大事。 陶竹也被这个数字给惊着了,他想象力有限,三十万亩具体有多少,他根本想象不出来…… “今年雨水足,我估摸着红薯的亩产量和去年差不多,一亩地能收个两千斤。” “若是按照两千斤算,那三十万亩红薯能收获六万万斤红薯。这是一座红薯山啊。” 江知县感叹。 平城农人被三柳村的银子刺激得红了眼,所以今年这般疯狂。 若是粉条生意出了岔子,那全县农人都得疯。 因此,三柳村的红薯作坊是下半年全县的焦点,绝对不能有任何疏漏,一定要把这一座红薯山变成银山。 “农人种了这么多红薯,肯定急于变现,但红薯作坊每日的产出有限,为防止出乱子把好事变成坏事,我这里有一个想法,你且听一听。” 江知县心中已经有了计划。 首先,必须得扩大生产。 唯有扩大生产,才能让急着变现的农人安心。 但是,粉条的做法也必须保密。 因此他希望三柳村今年冬天甭管男人女人小哥儿,能做红薯粉条的,都进红薯作坊做粉条,尽可能提高粉条的日产量。 六万万斤红薯,六斤红薯出一斤淀粉,那今年平城能有一万万斤淀粉。 粗略的按照一斤淀粉出一斤粉条的比例去算,那么红薯作坊就算是一日做两万斤粉条,那也得花五千天才能把这些淀粉消耗完。 五千天,就是将近十四年啊。 所以说,这个账不算不知道,一算真是要吓死。m.cOmIC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