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尚书怎么看?” 朱棣问的是两位尚书,自然不想厚此薄彼。 但实际上,两人都知道,这种人事方面的问题,问的其实是吏部尚书蹇义。 或者说,这是对蹇义的一次考察。 考察的问题不算难,蹇义毫不犹疑地答道。 “收税的人,首先需要识字,懂术数。” “否则的话,连姓名都不会写,算帐都算不明白,怎么可能收得好税?被人蒙鬼一样哄骗罢了。” 茹瑺点点头,就是这个道理。 “其次,在理论上收税的人最好是外乡人,或者跟本地不相熟的人,否则,很容易受到各种关系的掣肘。” “最后,收税的人,在品行上最好高洁一些.若是做不到,那么有某种能限制他被收买的方法,也是可以的。” 说完这三点,蹇义自己都摇了摇头。 若是找到几个、几十个、几百个这样的人都不难。 可问题是,大明需要的是几万个! 太难了。 听到这里,朱棣也晓得,似乎、好像,建立一个独立的乡级收税机构,从成本和人员上考虑,都不可行? 这不由地让朱棣有那么一丝丝地郁闷。 皇权不下乡,看来确实有其原因。 倒不是朱棣舍不得砸钱,问题是,砸了钱,赔本建了一套乡级税收机构,就大功告成了吗? 不可能的。 如果都是些不符合要求,能力、品行达不到要求的,反而既收不上来税,又很快就会腐化堕落。 事实上,要求人靠品行来做事也太难了。 人的道德底线这种东西是万万不能试探的。 茹瑺补充道:“而且陛下,如果是要税收人员常驻乡里,无论是什么人,住的久了,经年累月间,都会被当地人影响、同化,继而变得跟现在的里甲制度无二的。” 朱棣不由地点了点头。 但他还是在继续嘴硬。 “没事,姜先生总会有办法的。” 看着不肯低头的皇帝,蹇义和茹瑺也只能在脑海中幻想翻个白眼了。 皇帝倔的跟头驴一样,他们做大臣的能有什么办法。 至于姜星火会有什么办法? 蹇义和茹瑺不觉得姜星火会有什么办法。 在这种建立新的乡级税收机构注定赔本,而且赔本了选了人,若干年后一样腐化堕落成无效机构的选择面前。 谁能想出来办法? 这就是个无解的难题! 皇权不下乡,也不是大明一朝的问题。 如果这个难题有解,上千年来的历代王朝,为什么找不出答案? —————— 新歪脖子树下。 夏原吉几乎说出了跟蹇义同样的答案。 “识字、懂术数、廉洁、异乡人。” 姜星火指着地面道:“好,那我们后面的3政策分解4政策实验5政策宣传6政策推广,就都暂时不说了,我们先来讨论前面的1机构准备和2人事准备。” “毕竟,如果解决不了机构和对应人事的问题,那么后续的政策执行,也就无从谈起。” 朱高煦和夏原吉对此感到非常认同。 “自古以来,办事的都是人嘛,再好的政策,都需要具有相应素质和能力的人去执行,才能保证政策不走样。” “否则,哪怕提出政策的初心很好,最后在下面的人手里,都会走了样。” “事实上,基层治理的困境,不仅是在我们当下的时代,甚至可以预见地是,在几百年后的未来,都是一件非常困难且难以破解的事情。” 密室中几人神情愈发好奇了起来,看来,这些实际问题,姜星火都知道。 两位尚书不由地心头一跳,姜星火明知山有虎,为什么还要偏向虎山行? 难道,姜星火真的有办法解决“人”的问题? 这个念头一经升起,便让他们觉得有些不可思议。 “那么说了这么多,到底有没有办法破解呢?” 姜星火的膝盖终于酸了,他揉了揉,站起了身子。 姜星火冷清的话语从两人的头顶飘来。 “我的答案是,有!” 当这个“有”说出口的时候,所有人都愣了。 不是姜星火前世庸俗的历史无脑小白爽文里描写情绪的“震惊!无比震惊!”,而是愣了。 是的,这个答案对于大m.cOMIC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