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汉世祖

第107节


“请试言之。”刘承祐考虑着的同时,示意李涛。

    李涛则抑扬顿挫地叙来:“其一,自是有利于剿匪,以禁军战力,自可消灭那些顽匪;其二,禁军四巡,以昭天威,煊赫朝廷实力,震慑地方,以免宵小异动;其三,东京粮匮难继,正可以一部分禁军,就食于地方,纵杯水车薪,总能稍缓其困。”

    “另外,可轮番派兵剿贼,可起练兵之效!”郭威补充了一句。

    “魏卿,是这般想的?”刘承祐看着魏仁浦。

    闻问,魏仁浦儒和地拱了拱手,应道:“李、郭二公,已尽述臣之想法。”

    显然,刘承祐被打动了,扫了一圈直接吩咐道:“枢密院拟一份禁军剿匪计划,中书配合选定盗贼尚剧之州县,侍卫司配合简拔,三司调拨开拔辎需!”

    “是!”见刘承祐计议定,纵使心里仍存保留意见,也只能应命,包括杨邠也一样。

    “制举之事,由礼部统筹,且试备之,重拟流程条制!”刘承祐看向苏禹珪,吩咐着,他还兼判礼部事。

    “是。”苏禹珪应道。

    这个时代的科举之事,并不一定由礼部负责,更多的时候,以一大臣朝官知贡举。实则,哪怕刘承祐以郭威知贡举,也不是不可能。不过,刘承祐这是,打算慢慢地,将朝中各官位衙司复还其职能,就从贡举开始。

    官制改革,也是一摊麻烦事,急不得。

    “欲以何人知贡举?心中可有人选?”刘承祐问。

    “臣思朝臣,太仆卿赵上交,可知其事。”苏禹珪说道,看起来是早有想法。

    刘承祐眉头稍微皱了下,没有直接对此发表意见,只是叮嘱道:“务求妥善,为国选材,疏忽不得!”

    “是!”

    至于修刑律以及国史著书之事,显然大臣们并不是特别上心,除了范质以及魏仁浦之外。稍微提了两句,也就揭过去了。

    而今朝堂之上,似杨邠、王章者,关注的,还得数兵马、钱粮、边防事务。甚至于,在杨邠看来,科举都没必要进行,选些儒生来做甚?要官员,自有朝臣举荐,抑或地方简拔。

    只是刘承祐一力推行,让他反对,都显得有心无力的。

    仅议朝会政策,便耗费了近一个时辰的时间。命人奉上新茶,君臣品了一盏茶,舒缓一番后,刘承祐再度发问:“诸卿可有事奏?”

    话刚落,没怎么说话的窦贞固主动进言了:“陛下,开封府尹之职已空缺三月有余,无人权领,徒以判官主事,名不正言不顺。近来府事堆积,已致政怠。请陛下,斟酌人选,主其事!”

    对此事,刘承祐还真就要好生斟酌一番。开封府尹,可是个重要的职位,统京畿之政,确实不好一直空缺者,但以其重,也非一般人能与之。事实上,不多想的话,刘承赟的皇兄弟刘承赟、刘承勋会是个不错的选择,哪怕仅虚令其职,但是,刘承祐顾忌会释放出一些容易让人误会的政治信号……

    “散议之后,众卿可各拟一人选进奏,朕再行审决之。”自己暂时想不出个人选,只能群策群力了。

    “是!”

    又议了一会儿,都非什么要紧事。眼见群臣都疲惫不已,刘承祐顿了顿,扫视一圈,终于沉着声音,问道:“最后一道议题,关于苏逢吉,朝廷当如何处置?”

    此言一落,众臣立时都来了精神,同时心中也暗道,总算替到了。宰臣被下狱这么重要的事情,是不可能避开的。

    事实上,针对于此,朝廷上下,明里暗里已不止议过一次的,包括在场的大臣们也一样。不过,真等刘承祐问到的时候,一个个反而不说话了。

    “怎么都缄默不语?”见状,刘承祐淡淡然地说道,看向杨邠:“杨卿,你觉得呢?”

    被点到名,杨邠只老眉轻褶了一下,抬眼注视着刘承祐,慢悠悠地抬手,却不拖沓,直抒胸意,道:“苏逢吉为宰臣,不可大意处置,需服人心。以臣之见,着有司推鞫其罪,依法论处即可。”

    “诸位觉得呢?”闻言,刘承祐嘴角稍微扬了一下,问。

    “臣附议。”

    意见基本统一,没有替苏逢吉说话的,苏逢吉以其平日的为官作风,人缘也确是差劲。

    “既如此……”刘承祐看仍旧看着杨邠:“以大理寺、刑部、开封府三衙审之,杨卿,你为主审!”

    杨邠一愣,眼神中闪过意外,稍显迟疑地应下了。

    “诸卿可还有事要奏?”已经十分疲惫,深吸了口气,刘承祐象征性地又问了句。都看得出来,刘承祐已无意再议,当然,群臣也一样。

    “官家,臣有事奏!”开口的,是刘信。

    第39章 大舅哥与小姨子

    “皇叔请讲。”

    lt;div style=quot;text-align:center;quot;gt;

    lt;scriptgt;read_xia();lt;/scriptgt;

M.coMic5.COM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页 汉世祖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