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

第837节


    王浩思考着点头。

    在研究组的人都离开以后,王浩就思考起粒子对撞机的问题。

    在十几年以前,有很多物理方面的学者支持建造大型粒子对撞机,项目也进入到论证阶段,就连建造选址都完成了,结果论证迟迟不通过,再加上需要非常高的经费,项目就被搁置了。

    王浩必须承认,后续项目被搁置也有自己的原因。

    当时,胡厚荣院士找他支持粒子对撞机项目,他给出的回复是‘不感兴趣、不参与’,持有的是一个中立的态度。

    作为国内影响力最大的学者,他的中立表态其实和反对也没什么区别,因为类似大工程肯定会询问他的意见,没有他明确表态的支持,类似的大工程就没有通过的可能。

    这可以说是附带影响了。

    实际上,王浩并没有想成立什么学派、团体,但围绕他本人自然而然形成一个学派,形成一个大型的学术团体。

    他没有去打压任何人、任何机构,但他不经意的表态、决定,也会造成很大的影响。

    王浩思考着还是摇了摇头,他直接联系了高能所的田桂林院士,让他帮忙找一下胡厚荣,想咨询一些粒子标准模型研究的问题。

    “胡厚荣?一个月前,刚办了退休。”

    田桂林说道,“他离开首都回家乡养老了,听说被吉大聘用,估计以后就从事教育工作了。”

    “退休?胡院士?”

    王浩有点不可思议,“胡院士,也就六十出头吧?”

    虽然六十多岁确实是退休的年纪,但是像是一些年老的学者,很少会选择按时退休,他们的工作也不忙,大多数都是做学术研究、工程研究,再有就是学生,还会被机构继续聘用。

    田桂林道,“胡院士确实离开了,你找胡院士是……”

    王浩道,“我想咨询一下粒子对撞实验以及粒子标准模型相关实验以及研究的问题。”

    “找阎耀军吧!他是胡院士的学生,也是国内相关领域最优秀的了。”田桂林说着继续道,“这些年来,高能所做的粒子对撞实验很少,都是拆分做小方向研究。和欧洲那边也没合作了,这方面的学者确实很少。”

    他停了一下,继续道,“我一会儿让阎耀军联系你。”

    “好。”

    王浩放下了电话,也感觉稍微有点郁闷。

    国内从事粒子对撞实验、粒子标准模型方向的顶尖学者,有一半儿都集中在了高能所。

    这部分学者中,有一部分转而从事湮灭物理附带的理论以及实验研究,还有一些干脆跨行业去研究量子计算机等新兴科技,又或者像是田桂林说的,继续从事粒子相关的小方向研究。

    其中只有很少的一部分,还继续坚守粒子对撞实验、粒子标准模型的研究,但他们也很难做出什么成果。

    因为,没有实验基础。

    在没有大型粒子对撞实验,也和欧洲方面失去合作的情况下,怎么去研究粒子对撞?

    那当然是不可能的。

    其实不要说高能所了,欧洲核子组织的物理学者们,都遇到了同样的问题,欧洲的粒子对撞机大部分时间也处在停滞装置。

    一个是因为湮灭物理发展的影响,导致全世界关注的目光都集中在湮灭物理相关的研究上,第二就是,从几年前王浩分析数据论证微小粒子后,核子组织到现在都没有让人眼前一亮的新发现。

    好多物理学家m.Comic5.cOM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章 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