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过七家,专打梁氏。 这就是李恪给这些岭南世家开出的条件,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如果这些人家不服,李恪也没意见。 前提是能打过他这支声名不显,却又实力爆棚的东宫六率。 可以说,李恪的计谋并不高明,无非就是分化瓦解而已,拉一派,打一个,完全摆在明面上,彻底的阳谋。 说起来有些可笑,这些世家中喜欢权衡利弊,这是他们赖以生存千百年的核心思维,看起来似乎是很明智的做法。 然而聪明人权衡的越多,顾虑就越多,李恪的计划不出意外的,再一次成功了。 当东宫六率进入花城的时候,其余七家已经选择了倒戈。 原本他们的打算是静观其变,最好李恪和增城李氏能打个两败俱伤,到时候他们这些岭南世家才好出来收拾残局。 是顺势将李恪赶走甚至是肉体消灭,顺带着学赵佗岭南自立; 又或者是联手将增城李氏剿灭,而后挟大胜之势逼迫李恪这个太子让步,将李恪的岭南大开发变成岭南七家的大开发。 这都是要看七家以后怎么打算,尽管内部矛盾重重,但在面对外部压力的时候,这些本土世家还是天然拥有着联手对外的利益同盟的。 这些打算不能算有错,但李恪在虎门码头的处置让他们意识到自己错了。 大错特错。 无论是犀利而狠毒的猛火油弹,还是威武雄壮的精锐东宫六率,都让他们这些岭南世家意识到,李恪手中掌握的力量是他们根本无法抗衡的。 更让他们心惊的是李恪的果决,仅仅因为增城梁氏在虎门码头拥有最大的势力,李恪就直接将以下犯上的帽子扣在梁氏头上。 而且看着现在太子的架势,完全是不把增城梁氏连根拔起,誓不罢休。 这让其余七家颇为难受,要说他们多不希望增城梁氏垮塌那是在骗鬼。 可当他们眼睁睁的看着东宫六率浩浩荡荡的开进花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迅速将花城内的梁氏势力打垮的时候,一个成语瞬间跳进这些世家的心头: “唇亡齿寒!” 道理是真道理,就是醒悟的未免有点晚了。 等这七家想要做点的什么的时候,却发现已经是回天乏力。 如今梁氏已经是砧板上的鱼肉,随着花城梁家祖堂被攻破抄家,本就卧病在床命不久矣的老家主直接一命呜呼。 主持家事的大公子梁丰骏绝望之下也在内堂书房自焚而死,甚至连尸骨都没有留下来,可谓是惨不堪言。 其余一些梁氏族人也好不到哪里去,有点血性在东宫六率进攻的时候就已经坐了扑火的飞蛾,其余的大多都是只知道享乐的膏腴子弟。 这些人在几百年沉淀的富贵荣华中早就泡坏了骨头,勇敢一点的还知道找根绳子上吊,但大多数软骨头却只会无能狂怒。 要不就对着自家女人疯狂打骂来发泄自家心中的恐惧,要不就干脆只会像个女人一样崩溃痛哭。 至于位于增城的梁氏祖堂,李恪也已经将郭衍的精骑派了出去,协助交州府兵都尉府清剿梁氏余孽。 说是协助,倒不如说是监视,增城梁氏也不是没想着反抗,只是岭南少刀兵,就算出点乱子也大多是因为汉夷不和而闹出来的。 这边的府兵就足够应付这种层次的战事了,梁氏的部曲又能强到哪里去? 尤其是面对精骑营的铁骑冲阵的时候,那种山崩地裂一般的威势,就连朝廷的府兵都未必稳得住阵脚,何谈这些只会仗势欺人的世家部曲? 不管怎么说,当梁氏大势已去时,这些世家的选择绝对不会是为梁氏复仇,而是选择像鬣狗一样凶猛的扑上去咬一口。 原本这些世家算计的倒是挺好,想着顺势将梁氏彻底踩死,顺便依仗着知根知底,将梁氏的资财当中最肥厚的那一块吞下肚去。 当各家部曲兴冲冲的向梁氏产业进发的时候,才发现每一处都已经被贴上了东宫的封条。 若是以往,这种官府的封条对这些世家而言,和差屁股的纸差不多,说撕就撕了。 看现在梁氏尸骨未寒,现成的例子在这里摆着,谁还敢不把太子殿下的旨意当回事? 你再头铁,头铁的过那坚甲利兵,士饱马腾的王者之师么? 那可是在西北平过叛,在徐州讨贼,又在虎门一炮打垮增城梁氏的东宫六率! 在傲气十足的东宫护卫面前,这些人胆怯了,退缩了。 但他们并不甘心,想着这里不行,难道不可以找到下一处去么? 然而让他们又绝望又气愤的是,早在之前,物统局就在花城做过足够的调查,增城梁氏的产业都有哪一些,李恪早已经掌握的一清二楚。 最少表面上是这样。m.COMiC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