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佶的画,讲了一堆破事儿,直到早朝结束后他也不知道这些人到底讨论了什么。 说政事却丝毫不提边境金人作乱,讲民情却只提京城中的繁荣昌盛,反而把赵佶的画夸上了天。 众人退朝后,晏良作为太子被一些大臣围住,你来我往地说了几句场面话,问太子对于第一次上朝的感受,晏良很谦虚地说受教了,将他们应付过去。 可不是受教了嘛,就那几个人为这个国家担忧,其他的全是蛀虫,其中蔡京与傅宗书尤甚。 诸葛正我便是在晏良应付完那些没事找事的大臣时出现在他面前的。 “太子殿下。” 诸葛正我行礼。 晏良知道他是诸葛神侯,他曾与赵桓在宫中有过几面之缘。 晏良回礼:“太傅。” 诸葛神侯是当朝太傅,亦是武侯后人,积威甚重,有人称他为太傅,有人称他为神侯。晏良选择叫他太傅。 毋须多言,两人隔着一段距离往外走,诸葛正我问起太子今日早朝的感受,不留痕迹地观察着太子的神情。 只见太子殿下犹豫片刻,眉头微拧,看起来不大愉快,他道:“我没听懂他们讲了些什么。” 诸葛正我:“……太子殿下何来此言?” 太子露出一个略带讽刺的笑容,轻声道:“讲了相当于没讲,这样的废话听懂也没用。” 他这话已是逾矩,但声音极轻,诸葛正我耳力非凡,将太子的话听得一清二楚。 诸葛正我侧首看向太子,终于觉出他今日一直觉得违和的地方——过去的定王赵桓木讷寡言,今日太子仍然话少,眼中却亮着光。 直到两人于皇宫外分别时,诸葛正我也未追问太子殿下说那句话的意义。 不必追问,太子殿下的态度已然十分明确。 ——他不喜今日的早朝。 而诸葛正我也不喜。 近些年皇帝赵佶越发昏庸,被奸臣小人蒙蔽双眼,只见盛世,不见盛世之下繁殖蔓延的蛀虫。 诸葛正我向皇帝提议让太子上朝,正是为了看一看太子的态度。若太子心怀天下,可辅助之;若他如其父一般,诸葛正我却没想好该如何做。 好在太子并未辜负他的期望。 诸葛正我有些欣慰,皇帝昏庸,若太子是个好的,对大宋也有益。他想归想,也并未直接认定太子是个可铸之才,只待今后在朝上对太子殿下多加观察。 他计划的很美好,然而接下来的几天太子在朝上被提及到时一直用“我知道了”、“你说的对”、“原来如此”来给予回应,且下了朝还去找皇帝蹴鞠画画逗鸟。 几日下来不见太子展现出心怀天下的情怀,只知太子愈发受皇帝宠爱,父子二人玩得一个比一个嗨。 太子更是因苦练了一手好字而被皇帝夸赞,皇帝稀奇道他从不知太子写得一手好字,太子谦虚地道是苦练多年的成果。然而他如今不过十五岁,写的字风流恣意之余又有颜筋柳骨之韵,皇帝因而对他更是喜爱。 诸葛正我站在堂下看父子二人明晃晃地不谈正事,大多数大臣跟着一同夸赞贺喜,心里是止不住的失望。 大宋莫非真的没有明主了么? * 被诸葛神侯放在心上多日的晏良,如今正面临着窘境。 “你说该往哪走?” 庞瑾问。 “扫墓的是你,不是我。” 晏良回答他。 “我不认路。” 庞瑾说。 “我也不认路。” 晏良说。 两个人站在城门口望着前方的巍峨青山进行了一场无聊的对话。 对话结束后晏良和庞瑾皆默然。 庞瑾今天准备好了扫墓的物品,将他祖父说的路线认认真真的记在心里,预备去扫墓。 晏良下了朝来找他,加M.ComIC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