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腾飞我的航空时代

第1617章 航发新品:虎啸与龙吟


    于是在其他军兵种依旧坚守着传统的产业格局,将相关装备放到约定俗成的生产厂进行生产时,空军率先打破了这个局面,将中国腾飞这条大鲶鱼引了进来。

    此举自然是引起了轩然大波,因为这在相关企业那里等于是动了蛋糕,而不少老领导眼里完全是离经叛道。

    建国时期就定下的产业体系,这么多年运行的好好的,在困难时期还为国家做了那么大的贡献,坚持下去才对,怎么要改?

    如果相关厂哪里做得不对,可以让他们自己找原因,该引进技术的引进技术,该搞创新的搞创新,没必要全盘否定,一棒子打死!

    因此这位推动装备采购方式变革的空军领导面临极大的压力,而这也导致了空军在其他方面进度上的拖延,比如说更多特种机型的采购,才比如说先进综合作战指挥系统及数据链设备的普及。

    好在这位空军领导够强势,直言相关生产厂的产能满足不了部队的需求,既然如此,凭什么放着其他生产厂好好的生产线不用凭什么?

    既然不让用,那也行,老子拿着外汇采购国外的机型总行了吧?

    要知道空军领导可不是耍嘴皮子,前脚这话刚说出口,后脚就跟俄国签订了苏—30mkk改进型引进的协议,并对俄国所研制的号称最强苏—27的苏—35表示出了强烈的兴趣,意图日后继续引进。

    这下所有生产厂都不说话了,空军为了普及三代机,快速生成战斗力真的是在拿命在拼,宁肯对外采购也跟相关生产厂妥协一分。

    如此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做法,着实是把一众生产厂给吓到了。

    要知道空军的采购只要是放在国内,无论怎么样大家伙儿都有的吃,区别在于是吃肉还是喝汤,可要是转到国外,那就是连个渣滓都没有。

    孰优孰劣可谓是一目了然,因此相关生产厂和一大批老领导只能妥协,不妥协不行呀,空军一句在2015年之前在东南沿海难以形成空中优势,直接就让总部和上层只能全力支持空军。

    正式在这位空军领导的强力推动下,中国腾飞苦熬了二十多年,终于是媳妇熬成了婆,可以承接具体的战斗机型号的全套生产任务,而不是如以前的那样,只能打打下手,敲敲边鼓。

    当然了,即便如此,中国腾飞也不用扩大生产厂的规模,毕竟fc—23舰载机的量产还需要些时日,加上中国腾飞的柔性夹具的普及率达到70%以上,星洲厂的两条生产线稍微调整下就可以满足十号工程的生产任务。

    之所以如此大兴土木,主要是为了不久的将来承接二十号工程的量产任务。

    要知道此时的二十号工程已经进入了工程样机的试制阶段,为此近几年中国腾飞在相关配套产业上做了大量工作,比如提供推力更大的wd—76f型大推力涡扇发动机,单台最大推力达到12.85吨,即便是不加力推力也能做到7.7吨。

    这个数值与中国腾飞研发的其他wd—70系列航空发动机没有太大的区别,但之所以能够单列为一个型号,主要是采用延续加力推力时间的新m.cOMic5.CoM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章 腾飞我的航空时代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