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凤英和大柱子两口子给家里打电话的时候,安大娘正带着三个孩子围坐在灶台旁,在忙着烧火做饭。 晚上给孩子们擀了手擀面条,准备做西红柿鸡蛋面。 自己家种的西红柿,自己家养的母鸡下的笨鸡蛋,纯绿色的农家餐,做出来的手擀面香喷喷的,孩子们都爱吃。 在安大娘忙着擀面条的时候,三个孩子也都很勤快地过来帮忙。 大孙子康康坐在一个小板凳上帮着烧火。 大孙女圆圆带着叔叔家的妹妹,也一人坐一个小板凳,坐在康康旁边,帮着往锅里塞柴火。 安大娘围着围裙手拿着擀面杖弯着腰,在案板边认真地擀着面条。 她一边擀着面条,一边不时扭头看三个孩子一眼。 灶台里火烧得旺旺的,红彤彤的火焰把孩子们小脸也照得红红的。 康康和圆圆是大柱子家的孩子,一个七岁一个五岁。 最小那个小不点儿,穿着小红凉鞋手里拿着一根小柴禾的小家伙,虚岁才三岁,是二柱子和向红家的孩子。 别看她小,什么都懂,见圆圆扯着柴火往锅底塞,她也扯了一根往锅底丢。 小手就那么一丢,看见康康拿着烧火棍往锅底扒拉,柴火很快就着了,小家伙开心地咯咯笑着。 最小的叫满满,因为小,家里人都喊她小满。 康康、圆圆,和满满,三个孩子名字都是安国强起的,取意是:国泰民康、圆圆满满。 这三个孩子都属于八零后生人,八十年代孩子们的取名和之前不同。 七十年代的时候,村里人取名,女孩子几乎都是那些字:比如,花呀,草呀,英呀、霞呀等等。 男孩子取名,也无非就是那么几个字:国呀,强呀,军呀,伟呀…… 到了八十年代,因为几乎家家户户都有了电视机了,受到了电视剧中人名的影响,村里人起给孩子名字也跟着发生了改变。 现在,这批孩子取名,几乎都是重叠字,什么晴晴、雯雯、鹏鹏、磊磊等。 或者前面带了个“阿”字,比如阿雯、阿鹏,也是这个时代起名的一个特点。 安国强家里这几个孩子,也算是赶上了时髦,全起了重叠字。 安国强曾说过:现在是八十年代了,是新时代了,国家的变化日新月异,村子里的面貌也是一天天在发生改变。 不光是孩子们起名字发生了很多改变,就连新一代人对父母的称呼也随之改变了。 这几年,村里这群刚结婚的小青年,生了孩子之后没几个再喊大喊娘的了,基本上都喊爸爸妈妈。 嗯,“爸,妈”听着很洋气,和城里人一样的叫法。 发生改变的也不仅仅是这些,最重要的是人的思想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自从村里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之后,他们更渴望城市的生活,他们追逐潮流追逐时髦。 还有很多年轻人,到了城市之后,见到了城市的繁华,再回头看看穷山僻壤的小山村,就再也不想会农村了。 甚至有未来要定居城市的想法。 M.ComIc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