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历五年,海外的混乱传回楚国,在楚国本土也惊起阵阵波涛。 一番喧嚣之后,楚国朝堂也统一了意见,盯准了罪魁祸首——蜀侯! 原本正准备撤出益州的宛城一师,又杀了个回马枪,并且不等蜀侯来使询问,楚国就已经先一步遣使,来访者不是旁人,正是第一届科举时,在模拟出使时表现突出,平时以辩才受礼部重视的邓芝。 不过从出使的级别,也能够看出楚国的重视程度——邓芝再怎么突出,现在也只是二十来岁的年轻人…… 刘璋虽然恼怒楚国毁约,但还是在城都,“热情”的接待了邓芝。 这次既是张松、郑度等西川贤臣,也没有对刘璋的怂,提出什么相左的意见。 毕竟现在蜀侯府、或者说是西川的情况,的确有些不妙…… 益州南部,南中蛮纷纷北上作乱,此时哪怕没有楚国发难,蜀侯也已经焦头烂额。 至于南中蛮忽然来犯,并不是因为别的,正是陈宫、高顺两年来的“教化”,以及楚国两年来对蜀侯府的出口,取得了成效…… 陈宫、高顺,联合五溪蛮的大首领,也就是现在五溪独立师的师长沙摩柯,从荆州南部,跋山涉水的往益州南部宣扬楚学。 益州南部的情况,和荆州南部差不多,都是汉夷杂居,许多汉人大族,也都是半夷半汉,要说区别的话……就是南中地区的纵深更大,蛮夷势力也更复杂。 因为没有统一,“大”并不等于“强”,只是“复杂”。 不过就和荆南一样,每次所谓的南蛮之乱,没有单纯的民族冲突,基本都是益州南部的大族带头搞事情的! 这次规模甚大的南蛮之乱,情况却有些区别…… 之所以生乱,其实间接原因,是楚国五溪独立师的行动,挤压了部分蛮人的生存空间! 楚学西渡之处,建起了一座座简单的城池——没有高大的城墙,只是划定了聚居区,交通允许的地方,甚至已经开始开设工坊…… 然而并不能说是顺利! 仅仅是一条“交通允许”,在南中就已经是很苛刻的要求。 之所以南中地区,千百年来与中原文化未能彻底合流,自然有其原因…… 以陈宫传回的普查消息来看,整个南中地区,山区地形占了八成半,还有一成是高原、丘陵,妥妥的“大山深处有人家”。 不仅可以开垦的田地,都十分零散,尤其不少都是坡田,畜力耕作、真气机关耕作都很难发展…… 而且因为地形复杂,也导致气候复杂多变,堪称“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 经常旱的旱死、涝的涝死,属于发展农业的话,“资质”很低的土地。 如果要依赖运输? 偏偏路也不好修,即便在后世,山区也属于不好修路的地段,更何况白图只是点出了水泥,还没有可供提炼沥青的石油…… 这也令南中的城市化难度,比想象中更大——毕竟没办法靠农业自给自足、或是能够轻易获得外运的粮食,仅靠“大自然的馈赠”的话,则聚居规模不能太大! 白图的硬m.cOmic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