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旧坐镇交州。 同时也可以看出,士氏在交州的影响力非同凡响,在其死后,士氏依旧能做做割据的梦,而且士燮在后世两粤的地位,甚至超过南越王赵佗! 现在楚国虽然没有和北方硬拼一场,来证明自己的实力,但是……楚国的地位,也不需要由一场硬仗来证明。 再怎么看,现在楚国的形势,都比赤壁之战后,刚刚扬眉吐气的孙权要强得多。 尤其是楚国也一直积极与交州的望族与土著开拓关系,民间影响也不小,整个交州除了临海、就是临楚。 士燮客观上没有其他选择,主观上也没有其他想法。 现在双方拉锯的重点,只是士燮可以保留多少权力,或者说……士氏可以保留多少利益! 故而楚国的十道,没有算巴东,但却已经将交州算了进来。 至于州级,比现在县级略大,并且比郡要小不少,如今楚国本土,不计在辽东、东莱、州胡、巴东这些海外港口与郡县,也不计夷州、亶州的总督府,一共有二百四十四个县、二十一个郡! 改制后的“州”,只有八十一个,每个州有一个主力发展的县城,另外也带两三个小县。 州级见六部堂,由六部司、中枢六部,垂直管理,在六部堂的司堂中点选一人为“知州”,作为“州”的最高长官。 知州的任命原则是,当地着重发展的部门的司堂担任——大部分知州,将是负责地方民生工程的民部堂司堂担任,不过如果是商业大州、教化大州,则由户部堂、礼部堂的司堂担任知州,需要重点整顿吏治、法治,或是推广工部发明的时候,吏部堂、邢部堂、工部堂的司堂挂印知州也未尝不可。 算是令州级中有一个核心官员,可以协调地方发展,不至于完全群龙无首。 另设七府,地域上更类似于州,不过与“道”的行政级别等同,为楚国的七个中心发展区,七府的六部堂,也直属中枢。 首先自然是作为都城的所在“金陵府”, 还有与中原通商的大城所在“寿春府”, 淮南军政中心“合肥府”, 楚国领土中深入中原的“宛城府”, 荆扬水路之腰“武昌府”, 荆州中心“江陵府”, 以及楚国最重要的入海口所在“吴府”。 在州县二级制的推广中,改变最大的肯定是最基层的州一级——相当于平均三个县的官署,要整合为一个州官署。 与此同时,州官署的配套班底,也比原本的县官署要全面得多! 原本楚国境内,普通的小县,普遍基层六部都是不全的,以兼任为主,也算是早就留下的口子——合并为“州”之后,也会像拼图一样,成为更大、更完整的一部分。 并且从水泥出现后的修路计划开始,到现在铁轨都要铺起来,交通的便利程度,也意味着基层官署辖区完全可以更大! 当然,楚国也没有放弃更基层的“亭”与“乡”,只是亭和乡就已经没必要设六部,但也设乡区、亭办,其中以乡长、亭长为负责人,主要吏员需要在六部堂挂职…… 另有军、监两级,独立于州县之外——“军”为驻军所在,“监”为大型重要官坊或是盐、矿所在。 比如当初甘宁在山阴建起来的造船厂,在规划中就是“山阴船监”,新野一师的驻地就是“新野军”,那些重要的矿区…… 这些自然都是六部或是枢密院直接负责,不受地方州县节制,州县有州县各自扶持发展的中小型官坊。 另有一定数量的城卫军,与枢密院管理的驻军有本质区别,前者更强于城内治安,姬造士兵数量通常很少,只够铺个城墙哨位,更侧重于“治安”,而不是战斗! 各地的驻军,才是真正出能战、退能守的军队。 另外除了对军衔制的军制革新,楚国也细化了许多新的军规。 理论上城卫军面对大股敌军入侵,可以出于确保城内百姓安全,而直接投降,不必参与战争。 而驻军在承担守军任务时,对投降条件则由具体要求,比如断粮期限、敌M.cOMIc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