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肉,又从村里养鸡的人家买了两只鸡,一只红烧,一只放了菌菇炖汤,再有一条清蒸的鲈鱼并自家菜园子里长的水灵灵的蔬菜若干。 一共九菜一汤凑了个十全十美。 借着酒意,一顿饭吃了一个时辰才散。 沈惊春起先还在桌上作陪,但几位族老们几杯酒下肚,就开始天南地北的吹起牛来,沈惊春耐着性子听了会,实在是忍不下去,便将这个艰难的重任交给了陈淮。 此刻人一走,她才从后院回到了前院,准备收拾残局。 一进屋就见陈淮正趴在桌边睡的迷迷糊糊,沈惊春走过去拍了拍他,陈淮一睁眼见是她,低声不知道说了句什么,又闭上了眼睛。 沈惊春忍不住扶额。 今天叫人过来吃饭,自然是准备了酒的,是一小坛沈族长送来的米酒,两斤左右的量,六个大老爷们居然就喝成这样。 沈惊春看了一会陈淮,本想叫沈惊秋来给他弄回房,结果他人不知道又跑到哪里去玩了,喊了两声也没人应答,索性她就自己将陈淮抱回了西屋。 沈惊春将人放下,给他脱了鞋和外衣盖上被子,没有立刻离开。 自从陈淮住进来,沈惊春就很少到西屋来了,沈惊秋虽然小孩心智,但方氏教导的很好,是个爱干净的人,陈淮更是将自己的私人物品收拾的整整齐齐。 此刻,他常看的书摞成一摞,就摆在木箱上。 沈惊春随手拿起最上面一本,出乎意料的是,这是本讲水利的书,且还是本手抄本。 她将手上这本放下,又翻了几本,无一例外全都是手抄本,看字迹应该都是出自同一人之手,自然,这人除了陈淮本人不做他想。 沈惊春放下书,心情复杂的出了门。 …… 方氏以前还在沈家的时候,家里都是听沈老太太的,她只要铆足了劲干活就行,其他的也轮不着她操心,泥瓦匠这些根本也不认识,找工匠买材料这些事,便全权交给了沈族长家的二儿子沈延南。 他是个办事效率很高的人,没两天便找好了泥瓦匠准备开工。 “我手头还有些钱,既然要做,就干脆一步做到位吧,我是想着把这三面都建上房子。” 平面图是沈惊春自己画的,因院子很大,所以与传统的四合院不太一样,东厢厢房往后又退了一间房的距离,挡不着正房,这样也能保证正房的采光。 院子的长宽是大致量过的,房子的尺寸也标在了图纸上,接下这趟活的杨工匠一看就道:“这个尺寸,全部用青砖上面盖瓦的话,花费可不小,没有一百两打不住啊。” 这要是在重阳节前,别说一百两,就是十两沈惊春都舍不得,但是现在手上有钱了,她也不想省着,毕竟钱这个东西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 “银钱上问题不大,只是我觉得如今的房子采光有点差,不知道除了大家普遍在用的窗纸,还有没有其他的更透光的替代品?” 古代的窗户采光是真的差,有的时候明明已经日上三竿了,屋子里光线还是很暗,家里不仅有陈淮这个读书人,偶尔她还要画图,碰上太阳不烈的天在外面还行,可到了冬天再去外面那就是去找罪受。 “这还真有。”杨工匠从兜里拿出一个物件递给沈惊春道:“也是近两年才出现的,唤作明瓦,府城那边已经很常见了,县城里不少有钱人也都将家里窗户换上了这个,只是价格比较昂贵,成□□头大小的一片便要一百文,按照图纸上这个窗户尺寸来算,恐怕一扇窗怎么也得要一百片。” 明瓦是半透明状,单就采光而言,比玻璃差的不是一点半点,但绝非是窗纸可比。 一百乘一百就是一万,换算成银子,也就是说一扇窗户就要十两银子。 不说沈延南,就是杨工匠带过来的徒弟都忍不住咂舌:“我滴娘呀,这也太贵了吧,照这么算,这新房子建好,单单只是窗户都要花费将近一百两了。” 这话听的沈惊春直皱眉。 二百两银子她是有,但一下建这么大的青砖房,已经够打眼了,要是全部换上明瓦窗,岂不是明摆的告诉别人我家有钱? 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 可转念一想,等玉米出来卖了钱,是瞒不住人的,到时候别人一样知道这家有钱。 一时间沈惊春纠结不已,到底要不要将家里的窗户全部换成明瓦窗。 等晚上上了饭桌,沈惊春就将这M.ComIC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