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八零之女配重生当学神

八零之女配重生当学神 第142节


    光刻机生产中受到制约的因素实在是太多了,其中最突出问题的还是镜头。

    国内收购的镜头厂虽然已经开始了光学玻璃的研发,但是就像如今的镜头是靠着慢工出细活的手工研磨一点点做出来的,一家工厂的发展,同样需要很长的时间。

    校验角度,调整生产环境和配比,需要千百遍的尝试,而顶级技工的培养,需要的时间就更长了。

    甚至直接购买的技术都无法马上应用,因为哪怕一点点环境的区别,都会对镜头的光洁度产生天差地别的影响,于是,又是重复千百遍的实验,调整,然后从头再来。

    这些关于生产环节的细微知识,甚至无法靠口头传授,只能用漫长的时间一点点积累下来,再化成工厂的一部分。

    这就是一家百年光学工厂的底气所在,即便砸钱,都很难在短时间内缩短差距。

    但,真就完全没有办法?当然也不是。

    木船缓慢发展了上千年,但是不过几十年,就被蒸汽船直接碾压过去,骑兵在大陆上曾经肆意纵横,最后依然无奈倒在了□□喷射的火焰之下。

    科技才是第一生产力,即便是面对号称只能用人手和肉眼打磨出来的高精度光学镜片,也是一样。

    但是现在,她们需要的是更好的加工工艺,更精密的机床,以及足够跟上发展要求的工业能力。

    光刻机的制造,汇集了现代工业领域绝大多数最顶尖的技术,而且是成体系成规模化的,井熙心里很清楚,这种高科技行业,如果不想因为其他因素被国外卡脖子,那就势必要在国内发展出可以替代的技术工厂。

    如果愿意多等数十年,这件事当然不用过多烦恼,这个国家虽然暂时困窘,但是很快,就会发展成一个强悍无比的工业巨兽,拥有全世界最全的产业链,而且在绝大多数领域,都取得碾压性的优势。

    但她这不是习惯于抢跑嘛。

    作为一个学霸,抢跑大约是常态,小学掌握初中知识,初中为大学做准备,本来就是学有余力者最喜欢的领跑姿态,即便放在科研上,也是一个道理。

    科技发展有时候并不是严格按照线性时间往前走的,偶尔几年的突飞猛进,或者一段时间的停滞不前都是常态,一个抢跑者,往往也能够促进一整个行业,甚至相关产业的突飞猛进,还能够吃到最大的发展红利。

    个人能够赚去的利益姑且不提,反正人有钱到一个程度,银行卡里的金额也就是一个数字而已,起不了太大的波澜。

    而井熙最最看重的,还是政策的倾斜。

    更多可以选择的人才,更充足的经费,才是正面学阀的最高追求。

    所谓学阀,在大多数时候并不是什么好词,垄断,排他,抢占资源,总归更像是小说里的反派boss,至少也属于灰色的边缘人物。

    但是归根结底,除了那种只会压榨学生,图谋成果的蠢材,真正的学阀,总是要做出非同一般的成果,才有希望染指更高层次的资源分配。

    买再多豪宅,晚上睡觉也只能睡在一张床上,但是添置实验室的设备,可是多少钱都不够用的。

    除非再走商业或者管理路线,能做到这个层次,大概也就是一个研究员能做到的最顶层了。

    另外两条路井熙表示毫无兴趣,自然,也只能向学阀这个宏伟目标努力前进。

    事实上,再过几年,井熙在光电领域俨然已经是学阀级别的人物,但是一个真正有追求的学阀,怎么能忍受自己一个人在前头孤独行进呢,至少也要驱着赶着,找到称心如意的工厂帮她制造更顺手的设备,研发更好的材料,顺便还有几个合作愉快的跨行业实验室当做技术储备,才能舒舒服服的继续做实验。

    她需要更先进的机床,帮她制造各种复杂而对精度追求无穷无尽的异形件,需要闭环抛光的机器,帮她彻底摆脱光学镜头的限制,还有更好的光刻胶,更精细的掩膜版,能量输出更大也更稳定的激光器,等等等等。

    材料那边她做不了太多,但是关于机床,还是有些心得的。

    纯粹的机械设计不是井熙擅长的领域,但是芯片,可是数控机床的心脏和大脑,尤其是中高端的数控机床,对芯片的依赖更大。

    井熙不会设计芯片,但是,她能造制作芯片的机器啊!

    国内在数控机床上的起步并不晚,无奈因为种种原因,到了八十年代,早就已经追不上国际主流的发展速度,但是,国内最短腿的还是在半导体方面,而单论机械,国内的人才和技术储备,其实并不差。

    而八十年代,其实是一个很不错的追赶时机。

    随着计算机软硬件的发展,自动化程度更高的数控机床已经成为主流,但是现在还是粗放式发展阶段,精度,性能和复合程度,都还没到往死里卷的程度。

M.CoMIc5.cOM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章 八零之女配重生当学神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