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敌军的冲击!不管李密设计这座大阵时抱着何等想法,至少就此时此刻而言,这些士兵眼前的木栅、拒马给了他们足够的安全感,让这些将士拥有了以步卒硬抗甲骑冲锋的信心。 如果是在以往,面对甲骑冲阵,这些骁果军就会用盾牌拼搭结阵组成一座盾城,再把短矛从盾牌空隙处递出来,让自己变成一个铁壳刺猬。 这种方式未必一定能有效挡住甲骑,但是至少可以令敌人产生忌惮,考虑一下是否真的有必要撞过去拼个你死我活。 可是现在这种布阵,让每一条阵列都变成了个横向长条形状,如同一条放平的扁担。 单独战列只有薄薄的一层,前后都是防御工事,没有空间让他们摆出自己最熟悉的盾阵迎敌。 那最有效的防御手段,其实就是身前身后这数不清的防御设施,再就是手里的刀枪弓弩。 这也是李密布阵时考量之一,虽然单排士兵的阵列很密集,以至于没有回旋布阵的空间。 可是排与排之间则存在很大空隙,身后那排防御工事后面,是一条宽敞的箭道。 然后才是第二排士兵眼前的拒马、木栅栏。 从对敌角度看,这个布置也有它的道理所在。 攻击方突破第一层防御阵列后,眼前不是敌人而是空地。 守军第二排士兵可以从容放箭,不用担心误伤到前排的友军。 进攻一方只能顶着满天箭雨继续前进,去突破第二层防线。 这中间的空地不但可以消耗进攻方的体力给后续部队争取时间,也能起到疑兵作用。 毕竟这么宽的一条路,谁能知道动没动手脚? 只要心里生疑脚步必然就慢,对于守军而言就能更从容的攻击。 这座大阵首尾距离近十里,就是因为这个原因。 可是对于防守方来说,两层战列之间这么大的空隙,也就意味着前后不能呼应。 哪怕后排的袍泽有心来帮助自己,也根本冲不过来。 打仗的时候只能靠自己的武器保自己的命,其他人谁都指望不上。 前为敌军后无援护,就也只剩下拼命死战这一条路走了!这其实也是李密当初为杨玄感设计这个阵法的用意。 在他想来,不管是招募还是强征来的农夫,没受过多少军事训练,真让他们去硬扛大隋百战精锐,不用打手脚先就软了。 没等交战先输一半,怕是没打两下就得溃散。 必须断绝他们一切退路,把这帮人逼到死路上,才能激发他们最后的潜力咬牙拼杀。 虽说这种拼命,并不足以改变最终结果,但是可以拿他们的命去换大隋精锐的命,自己这个计划就算成功。 昔日如此如今亦然。 李密今天所求,便是用骁果军的命换你玄甲骑的命。 自己的心腹固然不是绿林人,也不会是这些骁果军。 这帮关中人为了回家可以杀皇帝,怎么可能跟着自己征战天下? 换句话说,这帮人就是群养不熟的狼崽子,自己对他们再好,到了该吃自己的时候也不会有半点犹豫。 再说这帮人有了之前那番遭遇,心里要说一点芥蒂没有也不可能。 他们嘴上不管怎么说,心里肯定还是有不满。 哪怕眼下暂时归附,时间一长肯定还是会生出叛逆之心。 所以这帮人只能作为过渡,不能当作心腹,就是个消耗品而已。 既然是消耗品,那就是把他们用在最合适的地方就好了。 先用他们打压绿林派系,再和玄甲骑兑命,也算是物有所值。 至于剩下来的M.ComIC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