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继位后多次到武当山封禅,每年国库拨款修建武当山,更围绕紫霄宫修建了一座紫禁城,俨然是将武当山当做了皇家庙室。真武大帝也被他奉为大明护国神。 他多次想请封师尊一剑为护国法师,但都被拒绝。无论是朱元璋得天下,还是朱棣靖难成功,都与这座仙山福地有着密切的关联。 这一日,紫霄宫外练功坪上。身着紫袍的朱棣正在演练着武当派的养身剑法,而在一旁立着个面白冠玉的道人,正是如今的武当掌门宋青书。 朱棣练完了剑,徐徐走到道人旁,叹了口气,“唉,师尊。我自靖难以来,编《永乐大典》,经营东北,文治武功、勤政不怠。但为何总有人骂我是乱臣贼子,议论我得位不正。” 宋青书微笑着,这个天子门生只比他小了几岁,但二人看上去却更像是两代人。朱棣蓄着长须,更像是长辈,而宋青书只留了一抹黑须,样貌也与二十岁时无二。 “陛下,可还记得真经上的一句话吗?清风拂山岗、明月照大江,是非功过自有千秋为评,陛下何必困扰?” 宋青书一句话,朱棣只觉得豁然开朗,心情也豁达了许多。其实这是宋青书说这句话暗中加入了柔和的内力。突破宗师后,他对精神力的掌控又到了一个新的层次。 二人走在山间小路上,边走边聊。朱棣突然道,“江湖中最近也不安分,魔教余孽当初支持建文帝,如今更是到处作乱。” 朱允炆在位期间多次打压明教,为的就是撇清朱氏王朝与这江湖组织之间的干系,这一切都是朱元璋的旨意。朱元璋在位期间答应过,不会对武林展开清缴,而这个任务则留给了他的孙子。 只是他万万想不到,他的孙子竟然会被他的儿子抢走了皇位。对待江湖人士,朱棣更狠,但他必须顾及宋青书的意思。武当派的真武祖师有多强,朱棣不是很清楚。但这一位的本事,朱棣却是看得分明。 当初靖难之役,支持南方的魔教弟子(明教解散后部分弟子纠结组织起来的新势力,靖难失败后被贬斥为魔教)被他一人降服。 “江湖归江湖,朝廷归朝廷,互不干涉。” 宋青书一边念着这句话,一边挥舞着三尺青锋剑,将建文方的武林人士的兵刃悉数斩断。 “魔教那点子小鱼小虾,翻不起什么风浪。陛下是想拿六大门派开刀吧。”都说看破不说破,但宋青书却不喜欢卖关子,直接一语点破了朱棣的心思。 朱棣尴尬一笑,他也是心存试探之意。他这位师尊啊,明明身怀绝世武功,但却对权势毫无留恋。但他的一言一行,放在江湖中都有着巨大的影响。 华山二老在二十年前相继去世,而华山派如今的掌门人更是武当派的弟子。崆峒派、昆仑派自老一辈逝世退隐后也相继衰落下来,这些年极少踏足中原。少林寺、峨眉派、武当派之人如今也极少料理俗事。 自靖难之后第三次武林大会,六大门派便还权于朝廷,不再如之前那般占有广袤的地区。而朝廷作为嘉赏,也将各自的山头正式赐予了他们。各大门派中,弟子数最多的武当派内外也不过千余人。 正是因为见识过武者惊涛骇浪般的能量,朱棣更是坚信“侠以武犯禁”的道理。换做任何一人,拥有宋青书这样的武力,轻易便能取走自己的项上人头。 朱棣跟宋青书相处了二十多年,也知道他的秉性。他在世时,武当以及整个武林都不会对朝廷产生威胁。但他的后人呢?自己的后人呢? 到了朱棣这个高度,他所考虑的更多的是如何确保大明江山千秋永固。以宋青书这等修为,朱棣确信自己活不过他。自己的子孙后代,又能否像自己一样尊重他? 宋青书是个很随和的人,一直都是“敬我者我恒敬之”,所以朱棣一直都很尊重他。 但朱棣不敢保证自己的后代,会不会和朱允炆一样愚蠢,出言得罪宋青书。当初朱允炆就是产生了削弱武林势力的想法,对宋青书这位武林盟主威逼利诱,结果就是各大门派对靖难之役坐视不理。 面对朱棣小心翼翼的试探,宋青书笑了,拍了拍这位九五之尊的肩膀。 “如果天下人都能吃得饱、睡得好,谁又会闲着没事干,到山上来过苦日子?正好你来了,七日后,我就要走了。” “走?师尊要去哪里?” 宋青书指了指天上。 朱棣一愣,心想他该不会练功练傻了吧?他嘴角一抽,还以为宋青书又在开玩笑,“我知道师尊武功盖世,但上m.cOMIc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