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乎,在家里父母讲的是非对错,并不真实存在,人们根本不认为什么是对,什么是错,就算有,也存在观念上的差距。 有些人,认为小孩子不懂事儿,平白无故骂人而已,没什么可计较的,至于扯衣服拉头发,暴露了什么隐私,那更不值得说。 所以,当甜甜在上学时,将这些心里的疑惑说出来后,她亲爹是恨不得找上门,将对方孩子给弄死,她老妈则是言传身教,和她说要开心点儿,不要和没素质的人一起玩儿。 等她跟着舅舅过日子,舅舅则给她讲了一些实例,是在生活中曾经发生过的,还告诉她如何去做比较好。 她呢,就真去做,然后和舅舅说具体感受与结果,舅舅再和她说更多的做法,慢慢的,一来二去,她就过完高中生涯了。 在这期间,她一路走的都是冷淡风格,根本没什么要好的同学,也不受太过份的喜欢,除了在高中有过情愫萌芽,其余时间那几乎全是平平安安。 但是,她没经历过那些事儿,却亲眼看到过太多太多的不好现象,是非对错的看法,也逐渐与曾经舅舅说的那个理念相同了。 这世间哪有什么对与错?要是真有,怎么可能还会造成这么多伤害?迟到的正义并非是对错,那只是想象而已,她,已经长大了。 …………………… 在读大学以前,甜甜从未听舅舅再说起过那句话,也就是“世界上没有对与错”。 但是,舅舅不明说,不代表甜甜她不懂,很多生活和对话中,舅舅似乎是潜移默化,让她在长大的同时,明白这对与错的存在状态。 至于这状态,那就是法律了,也是绕不开的话题,更是甜甜上大学以后,才彻底理解的相关意义所在。 读到大学,那就是与社会工作方面逐渐接轨了,读书的同时,那还得考虑以后工作方面怎么办,成绩和知识就是基础,没有这些,工作上根本迈不出脚步。 所以,在知识的学习上,法律等相关书籍与看法,她和其他同学一样,都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与认知。 有一句人人都知道的名言:“法律是道德的最低标准”,阐述了法律的存在,但这并不能代表道德方面。 简单来说,法律是规定和约束,而道德是素养与标准,两者的关系很复杂,事实现象却能超出道德要求。 比如:杀人、抢劫、侵犯人身等犯罪行为,是法律明令禁止的,道德规范也是否定。 比如:帮助他人、无私奉献等等,是法律允许的行为,也是道德规范予以肯定的。 比如:为亲人含冤受苦而报仇血恨,这种杀人行为也是法律禁止的,但是受到道德规范的肯定。 比如:利用合同漏洞等等方式,谋取商业利益,是法律允许的,可道德规范予以否定,也是仇恨的一种。 加上其它还有很多很多纯粹是技术性的法律规定,那根本和道德没有一点儿关系。 所以,在读大学期间,甜甜就懂了,只用道德来衡量法律是不完整的,是非对错,只是道德的素养标准,到了社会上,那根本行不通。 只不过,她并没有真正踏足社会,对于长辈们说的那些故事,她没有更切实的体会。 虽然还没有经历过,但是,观念上,她早已经有了准备,她修炼小成的时候,还亲手杀掉了一个大恶人。 那便是轰动全球的“妇女拐卖事件”,她们一家差点儿就分崩离析,那也是她第一次严格意义上的杀人。 至于其结果,显然是不符合法律明文要求,但道德规范上足以肯定,真要去论是非对错,她可有得说了。 从这一出发点上来看,她似乎也是从那天起,就有了心理上的道德释放,逐渐不再被道德要求所束缚了,敢于在后来的战斗中杀生灭灵。 而让她醒悟并理解社会教育的,则是那起拐卖杀人事件之后,舅舅带着她们几个上门去报仇血恨的情景。 她还清楚记得,那个女孩儿叫杨波,是杨清的亲戚,穿着很诱人,丰满白皙,差点把舅舅的魂儿给勾跑。 但就是这个杨波,是构成拐卖事件的原凶之一,她看样子有是非对错观,但行为却根本不存在一丝善良。 舅舅在杀死杨波之前,又一次正经说出了那句“世界上没有对与错,只有选择的不同而已”。 这句话在当时的情景下似乎没有什么必要,杀也就杀了,报仇血恨的理由很充足,扯再多都算是借口。 可在甜甜听来,这话应该是特意说给她的,也是舅舅在生活细节中在教育着她一步步成长。 算起来,那才是甜甜第一次正面听到,舅舅和她说起这个理念,以前和她老妈谈的,那是把她当小孩儿。 至于为何要说,显然是舅舅认为,她已经长大了,真正踏足这个社会前,也在教育上有了浓重一笔。M.comIc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