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熹年也醒了过来。他看了眼外间大亮的天色,然后披着衣服起身下床,倒了杯茶递给谢镜渊,语气关切:“喝一点。” 谢镜渊默不作声喝完了,也不知为什么,看着楚熹年不说话。 楚熹年见状一顿:“怎么了?” 谢镜渊低头,无意识摸了摸自己的脸:“没什么。” 楚熹年拉着他起床:“时辰不早了,起身更衣吧,等会儿东宫募粮的人便到了,将军还可以看场好戏。” 楚熹年喜欢穿白衣,这颜色他也衬得起。谢镜渊是行军打仗之人,三两下便穿好了衣裳,见楚熹年动作不疾不徐的,双手抱臂靠在门边打量他,忽然勾唇出声道:“本将军从前也喜欢穿白衣,比你好看。” 楚熹年闻言一顿,不知道谢镜渊大清早为什么要和自己比美:“何以见得?” 他觉得自己也不差。 谢镜渊将那枚银色面具扣上右脸,转身出去了:“这不明摆着的么。” 西北长大的少年,一身白衣,策马疾驰,肆意生长。白天是耀眼的太阳,夜晚是黄沙滩上皎洁的明月。越过万里山川来到京城,亦是鲜衣怒马,无人可及。 徒留楚熹年在房间里盯着镜子看了半天,摸着自己的脸若有所思。他穿白衣服很丑吗? 第74章 功德碑 京中达官显贵甚多, 太子自然不可能挨家挨户的上门募集钱粮,故而前来登记造册的都是东宫属官以及户部小吏,仅有几名辈分较老的皇叔才能让太子亲自上门。 将军府的对门住着一户人家, 乃是秘书省少监萧达的府邸。此人乃晋王门下,昨夜便已经收到晋王暗中指派的消息, 绝不可让太子此次募捐太过顺利。 故而当户部与东宫的官吏上门时, 萧达站在门口, 双手揣于袖中,面色愧疚的道:“老夫家中清贫, 身无长物, 有心帮扶北地灾民, 奈何无力,咬咬牙挤出了五百两银子,还望莫要嫌弃。” 语罢便吩咐老仆抬来了一箱子零零散散的铜板碎银,看起来实在是寒酸的紧。 谢镜渊和楚熹年站在门后看热闹,见状嗤笑道:“这老东西喜欢养马,后院数十匹上好的西域千里驹,随随便便牵一匹出来便要千两银子, 萧达这是得了晋王的命,故意在给太子使绊子。” 燕朝百官俸禄平平, 不算米粮棉布,三品官一年的俸禄也就八百两,故而萧达只拿出五百两, 倒也让人说不出什么来。 可惜官员都不是傻子,谁家私底下没点商铺生意, 燕帝也会时不时赐下金银良田, 再加上底下人的孝敬, 朝堂的俸禄不过是毛毛雨罢了。 总而言之,萧达纯粹是在恶心人。 东宫的官吏已经见怪不怪了,大概别家也是差不多的情形。命人清点好银钱,登记造册后便来到了将军府。 谢镜渊将一摞银票扔到楚熹年怀里,后者见状笑了笑,递给太子属官:“将军听闻北地蝗灾蔓延,百姓易子而食,实在忧心不已,特捐纹银一万两,米粮三千石。” 一万两,不多也不少,既出了力,也不会引起燕帝的怀疑。别人都穷得叮当响,就你一个人出手阔绰,岂不是让人怀疑你贪污。 太子属官激动得热泪盈眶,哆哆嗦嗦把银票接了过来。看的出来,这大概是他今日募捐为止收到的最大的一笔“横财”了。 “将军大义,下官替百姓先行谢过了。” 萧达站在对门,估计也想探探情况,见谢镜渊捐献一万两白银,意有所指的叹息出声:“还是谢将军出手阔绰,我等靠俸禄吃饭的人,也只能攒下这些杯水车薪了。” 他好似在阴阳怪气,指桑骂槐,偏偏让人抓不到马脚。 谢镜渊平日也是个猖狂性子,闻言睨了萧达一眼,眼中笑意轻蔑,缓慢出声道:“萧大人为官二十余载,只攒下了百两家私,啧,真是……” 他摇摇头,似乎不知该怎么形容为好,半晌才吐出四个字:“……废物一个。” 楚熹年深以为然。这就好比现代一个年薪百万是领导层人物,无病无灾的情况下,二十年只攒了五十万一样离谱。不知道是该说他太大手大脚还是脑子不好使。 谢镜渊骂人从来都是明晃晃的,从不拐弯抹角。萧达在对面听见这句话,气得脸色铁青,吹胡子瞪眼,指着谢镜渊哆哆嗦嗦道:“你你你……谢镜渊,老夫要去圣上面前参你一本!” 谢镜渊才不怕,闻言直接仰头笑出了声,甚是开怀:“捐五百两银子还好意思参本将军,你去吧,瞧瞧圣上会罚谁。” 这年头钱多的人才硬气。 楚熹年慢慢摇了摇扇子,在旁补刀,轻言细语道:“萧大人已是年过天命,何必学稚子小儿,哭嚎告状?”M.cOMic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