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上这么乐成傻子样啊。 所以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百官们不得其解。 一旁的晋王也陷入了沉思, 他在脑海里回想着长子与他说过的那几件事, 每天和老师跑步买菜,每天拌米糠喂鸡,还有,对, 还有时不时跟着老师一起下地种药材来着。 所以会是什么事呢,居然让父王如此的兴高采烈。 而老定国公却是知道皇上为何会这么高兴的, 都说国以人为本,人以食为命, 粮食是国之命脉, 也是老百姓活着的根本,如若南川县的新粮种真有亲家所说的亩产量, 那么他们大历朝日后越来越繁盛是肯定的。 而此时的景康帝, 已不知该用什么语言来表达自己心中的喜悦了,老半天蹦出一句, “周状元不愧是国之栋梁啊!” 此话一出,众人皆惊,实在是圣上给周状元的评价太高了。 心惊过后又有些不服气起来。 何为栋梁,那是可以支撑起整座房架的大梁,而国之栋梁更是能堪担国家重任的人。 所以, 他一个入仕为官才一载的七品芝麻小知县, 就算再能干再厉害, 那也不可能具备国之栋梁之才吧。 是,他们承认,周青林读书确实厉害,不然也不可能成为大历朝头一个六元及第的状元郎了。 可为官为宦又不是靠几句“知乎者也”就能河清海晏、五谷丰登的。 所以,他们不服,大大地不服。 这不,内阁首辅秋伯贤秋大人率先从队列中站了出来,老头子心想,自己堂堂一个内阁大首辅,辛辛苦苦为朝廷效力几十载,还从没听过皇帝这样夸过他呢,所以秋首辅从头发丝到脚底板都大大滴不服。 只不过秋首辅到底是官场老狐狸,说话肯定不会这么直接,不然待会儿被景康帝骂自己嫉妒贤能就不好了。 秋首辅满脸是笑,恭敬道:“能得圣上如此夸赞,想必周状元定有不凡政绩,圣上快些说给老臣听听,免得老臣心里痒痒。” “是啊是啊,下官也等得心急呢!”这是徐次辅的声音。 众人一听,也都跟着附和了起来,大家都想听听周状元到底是立了什么丰功伟绩,值得皇帝这么不吝夸赞,竟然把国之栋梁的赞誉都搬出来了。 黄次辅却没有说话,他与周状元是接触过的,虽上次两人没聊多久,可凭对方并不是个爱攀龙附凤的性子,黄次辅就可以相信,那奏章上的事儿肯定不小,毕竟周状元看着就不像个不着边际的人。 想到这里,黄次辅又想起妻子这几日老念叨着自己侄孙亲事被抢的事。 原来那日定远侯夫人上门来打听周府的事,其中问询最多的就是周府二姑娘的情况,谁知自己妻子说到兴头上时,一不小心把自家大哥想给孙子提亲周二姑娘的事说出来了。 当时定远侯夫人并未表现出异样,哪知才过了一日,定远侯世子与周二姑娘的赐婚圣旨就下来了。 想到这儿,黄次辅就心下好笑,这是先下手为强啊。 见朝臣们都是一副迫不及待想知道原由的样子,景康帝平复了一下心情,接着再深吸一口气,而后满脸是笑地说道:“南川知县周青林育出高产粮种,其中被称为玉米的粮食,亩产能达一千斤,而那叫红薯的粮食更是了不得,亩产竟达三千五百斤!” 最后一句几乎是喊着出来的。 啥啥啥,亩产一千斤?亩产三千五百斤? 他们没听错吧? 确定这不是开玩笑? 在堂的朝臣,除了老定国公和晋王,以及目瞪口呆的黄次辅,其他文武官员都难以置信。 实在是这样的惊天奇事前所未闻啊,要知道如今一亩稻谷才收五百多斤,这样的产量还是在风调雨顺,没有天灾的好年景才能达到。如今竟然说有亩产三千五百斤的粮食作物,呵呵,怕是有人想政绩想疯了吧!m.cOmiC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