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完全克服的操作环节。别说老人了,就是壮年,也可能会因为素质不能满足需要而被拒绝。 嘉谷系合作社这算什么操作?是作秀呢?还是作秀呢? 这一刻,哪怕是张司长,也觉得嘉谷是提前做了准备。 齐政依然淡定的一比。 贺明哲眼珠子一转,拉着一位称作赵老汉的老社员:“大爷,您今年多大了?” 赵老汉狐疑地打量了几眼贺明哲以及张司长等人,道:“58了。” “您是合作社的员工吗?” “嗯。” “那以您老的经验,谁的地种得更好、产出更高,是农户自个,还是合作社?” 贺明哲已经对嘉谷安排好套路深信不疑,不过,套话谁不会呢? 他已经想好了,首先要降低农民的戒心,才能诱导出真心话。 齐政如果不阻止,他有信心揭开“真相”;齐政如果出声阻止,呵呵,那就更有意思了,不心虚你阻止什么? 既然要降低戒心,先从简单的问题开始好了。 贺明哲已经能想到了老农的回答,不外乎狂吹合作社的各种好呗。 孰料…… 赵老汉眼睛一瞪,中气十足道:“当然是我们自己种庄稼长得更好!” “我们种自家的地,没整平的地方,用锄头找平,种子没播匀,就重新播一次。发现虫害就赶紧打药,除草剂打完后,有些杂草没除尽,全部亲手拔掉……” “去年,几个做农资生意的老板也合伙建了合作社,那有啥出息嘞?用大型拖拉机整地、播种,地没有整太平,种子也播得不均,好多种子还露在土外,但他们没有补救。苗出来后,有的地方太稠密,有的地方太稀疏甚至空缺。整个苗期没看到他们浇过一次水,幸好后来下雨了,不然,好多苗会被干死。” “你是不知道啊,集体种地容易粗糙,好多环节没有做到位,有的还耽误农时。春争日夏争时,同样品种,晚播两天就会推迟成熟三天以上,播种越晚产量越低。收割也一样,用大型机械收割,玉米棒掉在地里也没人捡,不像我们农户要颗粒归仓……” 贺明哲惊呆了。 张司长也惊呆了。 考察团内其他人都惊呆了。 看着这个吐槽起来滔滔不绝的老农,再瞄瞄面不改色的齐政,很多人心中叹服:大佬就是大佬,真是能沉得住气。 贺明哲更是为赵老汉担心了,老人家,你知道你端着谁的饭碗吗?你怕要是把饭碗打翻哟喂! …… 第724章 大时代下的农民选择(3) 当准备听彩虹屁的时候听到“骂声”一片,那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 看着一脸愕然的贺明哲等人,齐政还算淡定,身边的助理魏明却忍不住笑了。 “个体观察不能代表总体。”引来注目后,魏明收敛笑容,轻声解释道:“个别人的观察是有偏差的。总体上来说,规模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率更高。大规模种植是商业逻辑,不是小农经济的逻辑。小农户精耕细作是以牺牲劳动力成本为代价的,经济上并不合算,如果合算的话,所有人都会精耕细作了。” 他算是站在整体的高度说了句大实话。 普通农户的精耕细作单产一定会高?也许在老农个体心中,这是毋庸置疑的答案。但全世界的经验证明,如果小农更有效率,那么农业规模化就不可能成为趋势。 站在他们这个高度上,看问题当然要更全面。总的来说,单产的高低取决于多种因素,比如生产管理、生产技术、作物品种等等,与种植规模的大小没有必然关联,比如,美国都是特大规模种植,他们的玉米单产却比我国要高70%,而越南都是小农户,他们的稻谷单产却比我国低。 张司长配合的叹气道:“规模化是我国农业的发展方向,这个一定要肯定和坚持。但规模农业经营主体的全员生产效率有高有低,也确实是一个问题。” 他倒是有些理解赵老汉吐槽规模种植户的心情。 这些年,抛开嘉谷不说,各地也一直在探索推进农业规模化,但并不是所有的地方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相反,正如老农所说,部分规模种植户种植的大田作物无论是单产还是质量都不比普通农户。 问题主要在用工和管理上。种植规模超过几百亩甚至1000亩,经营主体自己肯定忙不过来,一定要雇佣工人,很多还要雇佣管理人员。 但是,有些农民在自己田里干活时非常认真,而给雇主做活就是另外一番景象了。比如,有的雇工拔草不拔根,第一天拔了,过几天又长出来了;有的雇工施肥m.comiC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