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集团自营的水稻产量能达到300万吨左右,再加上额外收购的优质粳米,近500万吨的水稻收储和加工,在国内已经属于数一数二的大米生产加工企业了。 明年嘉谷的水稻生产和收储规模将继续扩大,必将成为国内最大的大米生产加工粮企。 说完轻松的,王昱业语音一转“如果说集团的水稻业务可以自给自足的话,油料——主要是大豆业务,就大部分依赖进口了。” “集团的大豆年加工能力超过900万吨,但我们扶持的国产大豆种植面积仅为500万亩出头,产量不过100万吨,即使加上补充收购的其他优质国产大豆,也不过堪堪突破150万吨,而且,即使是集团扶持种植的国产大豆,成本也比进口大豆要高。” 齐政略微皱眉“国产大豆的单产还是低了点。” 王昱业先是点头,然后摇头“除了单产低,还有大豆属于土地密集型农作物,适合于大规模机械化种植。但东北的大豆生产,除了国营农场,面临的困境都是农户土地规模过小,且机械化程度低,难有规模效益。” “今年,农民种植玉米的亩收入是大豆的3倍以上,明年必然有更多的人倾向于选择种植玉米。” 尽管因为旱田轮作的需要,黑省大豆的播种面积一直位居全国之首。但这样的破碎化种植,齐政即使有灵阵助力,也无从下手;而没有规模化,成本自然降不下来。 这不是嘉谷加大扶持就能改变的现状,毕竟,国家也倾向于牺牲大豆,保证主粮——尤其是玉米的产量。 中国东北玉米带从黑省南部起始,包括吉省全部、蒙省东部地区,延伸到辽省北部的区域,与同纬度的美国玉米带、乌克兰玉米带并称为世界“三大黄金玉米带”。 依赖于这个地域的肥沃黑土地,玉米的平均产量都在亩产产1300斤以上,个别水土丰厚的地域,不依赖人工灌溉也能达到亩产2000斤的水平——对比起大豆两三百斤的亩产,吊打都不足以形容两者的差距。 从气候条件说,东北玉米带大部分地区的无霜期大约在140天左右,正好和玉米的自然成熟期相吻合。 这些最优质的土地、最适宜的气候,种出的玉米才能保证产量最高和质量最好。 这么多年以来,东北核心产区出产的玉米都是一等粮和二等粮,从来没有过三等,胶质率高。如果换了一种作物,既不能保证产量,也不能保证效益。 最主要的支撑还是产量,只有产量才是国家粮食安全的“底”。也只有有了这个“底”,拥有十几亿人口的一个大国才不会“心慌”。 齐政的手指无意识地轻敲桌面。 稍作思索后,他抬起头说道“在可以预见的未来,集团对大豆的需求将有增无减,而国内的大豆种植面积,连我们集团的需求都很难满足,更别说国家了。” “对国产大豆的扶持还是要保持,合作种植基地的规模也要继续扩大,但我们也要考虑到海外‘觅食’了,而且还要尽快。毕竟,国内的土地开发早点晚点都是盆里的菜,但海外的土地争夺,可是越来越激烈了……” 王昱业大笑“看来我们是想到一块去了!” 齐政也笑了起来。 其实这是必然的结果。国内有限的耕地要力保粮食生产,嘉谷的小胳膊拗不过国家战略的大腿,大豆只能依靠进口满足国内需求。 但对于嘉谷而言,虽然都是进口,自己能控制的进口和被他人掌控的进口,完全是两码事——谁让嘉谷曾经一把得罪了掌控大豆产业链的国际四大粮商呢? 在全球的粮食供应版图上,如美国、巴西等国是粮食生产的“旧世界”。 而从大豆的种植加工生产运输整个产业链来讲,美国和巴西基本上是不可替代的——嘉谷今年进口的700多万吨大豆,都是来自这两个国家。 能向中国大量粮食进口或者有巨大潜力的还是那么几个国家美国,加拿大,巴西,澳大利亚和俄罗斯、乌克兰。 从根本上讲,我们国家的饲料粮,完全离不开美国和美国资本。在今后很长的时间里,也不可能有别的国家可以替代和分担。 但对于嘉谷一个企业来说,乌克兰、俄罗斯等国完全可作为粮食生产的“新世界”。 其中,乌克兰拥有世界大约三分之一的黑色土地,相当于巴西和阿根廷两个国家拥有黑土地的总和,一度被称为“欧M.CoMic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