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早晚天气有些凉爽,但正午时太阳很高,仍是有几分燥热。 孙木青在村里溜达了很久,寻见了正和一位桑农说话的姐姐,孙春花和王红英一样都是急躁的性子,正冲那桑农说:“去年你家缺苗,我匀了十株给你,过往的事儿你不能忘了呀,俺弟这不是着急要苗嘛,你们家这次预订定的多,就匀一些给我呗。” 说完见孙木青来了,孙春花急忙朝他挥手,喊他往这边来,那桑农原先不想让苗,架不住孙春花一直和他说,加上确实欠了孙春花的人情,已决定让五株给孙木青。见到孙木青的模样,那桑农眼睛一亮,这不就是前阵子帮自家桑树瞧过病的树大夫,真是大水冲了龙王庙,一家人不认识一家人了。 想到今后还有求于人,那桑农一狠心一跺脚,匀了十株给孙木青。 “木青,你这脸成了活招牌哩。”孙春花很高兴:“既然这样,你就跟着我挨家挨户去转。” 就这么东家匀五株,西家给三棵,整整一日,愣是叫孙木青和孙春花从各处搜集了一百来株桑苗,但这些还不够,孙木青又去找桑园管事,管事的还以为孙木青回心转意,乐意上桑园来帮忙,乐呵的不行。 不过,在听孙木青说是来找他帮忙后,管事的也没有过分失望,在他心里,总觉得孙木青是个干大事的,能到桑园帮忙,做他的手下自然再好不过,但到底有些屈才。 “成,我帮你打听打听,你有难处能来找我,说明是把我当朋友的,朋友的事儿,我自然应当尽一份力。” “对了,那家的织布机啥时候搬回去?” 孙木青道:“明日我就叫人来抬。” 人逢喜事精神爽,孙木青解决了一大难题,哼着小曲回了家,一进院门把这些好消息同母亲和媳妇儿说了。 王红英有一个特点,便是做事果断,只要认定了一件事,就少有半途反悔的。 先前她不大赞成孙木青和秦小喜的想法,认为全部改种桑苗风险大,但她现在同意了小两口的想法,就会全心全意的支持他们。 “在外头跑了一天,事儿办成了也值得,进屋里来坐会,歇歇脚。”王红英道。 秦小喜心里头也高兴,她就知道自家男人孙木青是个能干的,就没有他办不成的事情。 上午把堂屋归置好后,吃过了晌午饭,略歇了一会,秦小喜就把上次扯的两块料子拿去隔壁村,找了裁缝让人家按照尺寸给裁剪好,她自己抱回来缝。 秦小喜是个手巧的姑娘,做针线活很有一套,眼下她就坐在屋里窗户下,给孙木青缝新衣裳,刚刚缝好了一只袖子,叫孙木青套上试一试大小。 “合身,正合适。”孙木青笑着说。 他喝饱了水,试了新衣裳的袖子,然后往凳上一坐,突然觉得腰那里硌得慌,这才想起回来的路上见了一株野桃树,树梢上有好些果子没有被人摘去,果子红彤彤,很是诱人,孙木青随手摘了个尝了,那果子又甜又多汁,吃在嘴里很有回味,便一兜子全给摘了,塞在衣襟里带回来给老娘媳妇儿解馋。 “你吃吃看,可甜了。”孙木青把果子一骨碌的倒到桌子上,然后拿了一些到外头用井水洗干净,递了一个给秦小喜。 秦小喜啃了一口:“果然很甜。” 简单的几个字,孙木青听在耳中却很暖,他喜欢看小喜吃东西的模样。 天马上就要黑了,趁着光线还明亮,秦小喜想多缝一会儿衣裳,好在天冷前叫孙木青穿上新衣,就没有去灶房里帮忙。王红英也乐得下厨,一家三口的饭菜很简单,她一人忙活也足够了,且这十多二十年下厨做饭做习惯了,一下叫她不做,倒还不自在。 王红英惦记着孙木青在外奔波了一天,苦着累着了,便决定晚饭做的有油水一些,叫他好好的吃个饱,因此没有熬粥,而是盛了两勺面粉,四勺杂粮面用水调和成糊糊,热锅冷油摊了几张又薄又有韧劲的杂粮面煎饼。 接着把下午摘的两根黄瓜用水洗干净,切成了细丝丝,又拍了两瓣大蒜,加了些生姜丝,或上醋、辣椒、香油,做了一个凉拌的黄瓜丝,拌好后王红英夹了一筷子尝了滋味儿,香香脆脆的,好吃,就是辣味儿还不够,又往里头加了勺辣椒粉。 一切妥了想起秦小喜一个未生养的女儿家,最好在夜里吃点热乎的饭食,又推开院门去菜园子里摘了两颗青菜回来,加了一颗鸡蛋打散,做了M.cOMiC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