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大唐]武皇第一女官

第330节


今日常朝,还有一件最要紧的事,诸卿且议。”

    李义琰:……啊这,这怎么都不给人澄清自己的机会呢!

    他只得手持笏板继续站在那里。

    *

    而皇后所说最要紧的事儿,就是备旱灾。

    若说年前,还是李淳风、姜沃这种专业人士能察觉出今年气候不正常,但现在,有些庶务经验的朝臣,也都会上书了,从去岁冬至到今年元宵,这都三个月了,天上一点雨雪没下啊!

    今岁关中只怕必有旱灾。

    只能尽最大可能备灾,将损失降低到最小了。

    媚娘手中拿着一份奏疏,也已经雕版印了许多份,此时则有宦官们发给每一个能够位列常朝的重臣。

    “这是姜侯之前上书的《备咸亨年间门关中旱荒十二事》,你们先看一看吧。”

    备灾从来不只是‘储备粮食’就完了的。这只能算是灾前预防的最重要的一项而已。

    除此外,更要修堤梁,通沟浍,越是旱灾年间门,越要检修水利,能够引河渠灌溉干涸的农田,使得民有所耘。

    再有就是李淳风也曾提起的预备旱后的疫情。

    除此外,旱灾后次年往往还会出现蝗灾,若是没有提前防备,百姓依旧是颗粒无收,如此接连两三年下去,灾地的百姓就不免要变成流民,流民又可能变成叛军。

    故而才有‘山崩(地震)川竭(旱灾),亡国之征’的说法。并不全是迷信,而是这种天灾之后跟着的人祸,实在可怖。

    *

    此时,朝上一片安静。

    他们在看姜相,不,姜侯所书的关于今岁备灾的一条条细则。

    不只有文成、王神玉、裴行俭、狄仁杰等与姜沃私交佳笃的朝臣,觉得心寒。

    有不少在各署衙老老实实当差的臣子,不免都在心内要想一想:如姜相般无家族,无子嗣,一心为公的朝臣,只因没有打上东宫的标签,没有去东宫做过属臣,便要离开朝堂。

    那他们将来又会如何?

    这朝中,到底还是没有入过东宫的三省六部朝臣多啊。

    而且……他们中许多人,正是从吏部‘资考授官’之后才做官或是升任的,而姜相除了是宰相,更是做了十多年的吏部尚书。

    如今能位列四品,站在这常朝上的人,也有不少受过姜相的鼓励和提拔。

    便是不念这份官场人情,那他们也要为自己害怕一下,东宫会不会把他们视为‘姜相一党’呢?

    **

    姜宅。

    与此时紫宸宫正殿内云波诡谲的氛围不同,姜沃正安闲靠在熏笼上,与曜初闲话。

    屋内烧的温暖如春,令人昏昏欲睡。

    姜沃屈指算着自己的‘惩罚日’,想到已经过了大半,心情大好。

    她现在精力不足,也没有跟曜初说起朝政,而是与她背了一段自己前世自己就很喜欢的话。

    也算与今时今日事相合——

    “我们很少信任比我们好的人,宁肯避免与他们来往。相反,我们常对与我们相似、和我们有着共同弱点的人吐露心迹。我们并不希望改掉弱点,只希望受到怜悯与鼓励。”[1]

    加缪写人性,真是深入骨髓。

    而曜初听后,先是一怔,之后便不由深思起来。她到底年轻,又是公主,对人性的复杂,了解的还不够深。

    而姜沃则发散思维到:这便是先帝什么人都能用的缘故吧,不管是狄戎归降之臣,还是从前太子李建成的属官,以及隋末各个势力投奔而来的文臣武将。

    确实也没人比他强。

    **

    姜沃岁月静好之际。

    紫宸宫。

    皇后开口不容质疑:“备旱之事需有人总任。”

    “既然姜相病归,自今日起,中书令王神玉任此事。”

    正准备下一轮咳嗽的王神玉惊呆了。

    第202章 天后摄政

    姜宅。

    姜沃轻轻拍了拍正在出神的曜初:“我这里无事,曜初回宫吧。”

    “近来你母后不是在整理‘摄政事条’?你回去帮她吧。”

    ‘新官上任三把火’,这句话放之四海而皆准。

    皇后要摄政,就不能悄无声息的摄政,不能只有皇上的一道圣旨就完了。

    这些年来,皇后乃‘代政’:皇帝精力不济,将大方向拟好后,皇后代为行政。

    但摄政就不同了,皇后将要有自己的政见,自己的规划,以及更多的担当——

    就如《汉书》《后汉书》明确记载的几个‘摄政人’存在的时期,朝廷一旦出了什么执政差错,那基本就属于摄政者的锅了,都不好骂当时在位的皇帝。

M.comic5.cOM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页 [大唐]武皇第一女官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