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牧第一次给蒙恬布置单独的任务,小将蒙恬十分激动,见朱襄时居然披了全甲,被朱襄笑话了一顿。 兵卒由蒙恬管理,朱襄只过目了随行工匠的名单。 工匠有名有姓的不多,大部分都是庶人那种很随性的名字。朱襄扫了一眼名单,视线在一个名字上停驻。 “郑国?”朱襄声音一抖。 雪姬问道:“这人有何问题?” 朱襄咧嘴:“没问题,一点问题都没有。” 哎哟我的好廉公,你真的是太会抓人了!郑国这种有名有姓的工匠,都是韩王室所属啊!你是从哪把人抓过来。 他这次回去没见到廉公。廉公以军营为家,一副完全不想念朱襄,不找借口来探望朱襄的模样。 结果廉公还是想我的嘛。 朱襄手指摸索着“郑国”这两个字,笑得眼睛都弯了,与嬴小政真心欢笑时十分相似。 郑国来了,郑国渠还会远吗?等他让郑国在广陵修了郑国渠后,就把郑国推举给夏同,让郑国去关中修郑国渠! 不过郑国渠长达三百余里,修筑的民夫刑徒大概会死不少吧。 朱襄心中一叹,将不适压下。 郑国渠修成后,能覆盖关中四万余顷土地,活下去的人会比修水渠死掉的人更多,得做取舍,是以如都江堰一样,必须修。 等广陵郑国渠发挥作用,他就将郑国举荐给夏同。以现在秦国的财力,修郑国渠应当比历史中秦王政时容易。 朱襄吩咐下人道:“把郑国叫来,我与他聊聊修建水渠的事。” 第185章 成家立业梦 郑国是个黑脸络腮胡大汉,面色有些愁苦。 难怪他面色愁苦。从韩国被掳,与家乡隔着千山万水,能不愁苦吗? 郑国原本是在公元前247年去秦国修水渠,暴露奸细身份之后,还能说动秦国君臣同意他继续修下去,可见口才不错,并非底层庶民,应该也是读过书,有过传承的士人。 春秋战国乱世,国君后人尚且沦为田间耕种的庶民,有士人沦为工匠也正常。 朱襄叫郑国来时,也叫上了一直跟在他身边的墨家人和农家人。 农家和墨家原本较为严密的组织都已经散了,许明和相和就是最后一任首领。 这是许明和相和为了将农家、墨家的思想传下去所做的艰难决定。 他们现在留在了咸阳学宫,想与荀子一样以成为咸阳学宫教授的方式,把自己的学说传下去。 许明研究的是朱襄同款杂交育种,墨家则拿着朱襄给他们写的物理化学知识琢磨。除了完成朱襄所说把技术变成知识的愿望之外,他们也在重新著书,想让农家和墨家朴素的思想变成统治者能用的“工具”。 变成“工具”很可悲,但若连“工具”都不是,那再好的思想也只是镜花水月,看似美妙,实际一场空。 他们得接受这个。 不过农家和墨家虽然将组织散去,不再有“首领”。但在农家和墨家弟子心中,朱襄才是最后一任“首领”,自发跟随朱襄。 现在朱襄虽然没有门客,但家丁仆从如云,基本都是这两家弟子拖家带口混进来抢活干。 秦王柱知道农、墨两家的组织不会轻易散去,为了统治稳定,默许了这件事。 他不是秦昭襄王,不会非把朱襄身边伺候的人都变成自己的人,让朱襄呼吸都不自m.ComiC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