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弟子曾巩的,也就是同为唐宋八大家的曾巩。】 【于是为了避嫌,欧阳修就给了这张试卷第二名的成绩,结果最后才发现,这张试卷的作者,竟然是年纪轻轻的苏轼。】 【不过也是因为此,苏轼结识了可以称得上是他伯乐的欧阳修,还称欧阳修为自己的老师,而欧阳修也很赏识苏轼,并且因为欧阳修为苏轼的宣传和造势,这使得苏轼一下子就在当时的宋朝文坛出了名。】 秦王宫。 嬴政一边阅览在他的提问之下,那不断涌现出的答案,一边听着天幕之言。听到这里时,就不由得摇了摇头。 这开端简直莫名的熟悉,一开始仕途仿佛很顺利的样子,那接下来…… 【欧阳修的《梅圣俞诗集序》中出现过一句话——quot;然则非诗之能穷人,殆穷者而后工也。quot;】【这句话演变出的一个成语叫做“穷而后工”,放在词上,也可以说是“词穷而后工”。】 【也就是说当时的文人认为这人越是穷困不得志,诗词就写得越好,所以按照这个定理……在宋朝文坛上是“大神级别”的苏轼,可想而知他的仕途有多坎坷和跌宕起伏了。】 正准备进京赶考的苏轼:quot;……quot; 心情复杂,极度复杂。 苏辙挨在兄长身边:“那我们还去吗?” 父亲苏洵背着手,教训两个儿子:“去,为什么不去?有天幕之言,一些事不就可避免了吗?”苏辙:“可天幕说‘词穷而后工’诶,为了兄长以后在文坛上的地位,要不然还是不——”话还没说完,后脑勺就被苏轼给拍了一下子。gt; 苏辙顿时笑起来,拍着兄长肩膀:“好的好的。”quot;不管怎么样,兄长都是这个!quot;然后朝着苏轼竖起了大拇指。 被弟弟如此调侃,苏轼立即又要去拍人。两人到底都年轻心态,对天幕所说担忧影响不大,心态竟还都不错。 苏洵在旁边看着摇了摇头,然后自己再认真继续听下去—— 【提起苏轼的仕途坎坷之路,和当时的“王安石变法”是分不开的,因为关于“王安石变法”,我们先前也提到过,有学者认为,苏轼总体上也是反对“王安石变法”的,不过他反对的是这变法太急了,认为应该循序渐进才是。】 【也因此,苏轼对于“王安石变法”究竟是反对还是中立,没有太明确的界限。 而哪怕是中立,其实也更多是偏向想让王安石的变法慢下来,但这总体而言,与“王安石变法”是不符的。】 【于是苏轼在这时候申请了外调,去了杭州做了通判,因为王安石的变法,在那时正如日中天,哪怕是当时的司马光,都无法与王安石的变法相抗衡,所以苏轼认清自己在朝廷中也改变不了什么,干脆就离开了是非之地。】 【在杭州赴任期间,苏轼为百姓做了许多好事,也写了很多诗篇,其中就有一首赞美西湖的千古名篇,可谓是更奠定了苏轼在文坛上的地位,这首诗就是——《饮湖上初晴后雨》。】 【其中最后一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想必大家都很熟悉吧。】 【而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苏轼开始大量作词,是的,你敢相信吗,苏轼作词,竟可以说是半路出家。】 【之前说苏轼开创了豪放和旷达两种风格的词作,大概就是因为他半路出家,别人专业填词,他专业“突破”。】 quot;嗯?quot; 李世民看了看苏轼写的那首诗,又听天幕说起最后这一句,心想是因为半路出家,所以所受局限性更小,由此反倒是让词作的风格更多样化起来了吗? 那就不知这豪放和旷达风格的词作,究竟是何种模样了。不过这首诗倒是写的也当真不错。不知这苏轼的词和这诗相比起来,又是如何? 【之所以说苏轼的仕途是跌宕起伏的一生,因为苏轼在做了三年杭州通判之后,又去了密州做知州,而他到密州任职期间,正逢宋朝和 西夏开打,更确切说是西夏在入侵大宋。】 【于是苏轼在和朋友一起打猎的时候,为此有感而发写了一首词。】【这首词就是著名的《江城子·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李世民念着这首词,眼睛一瞬间就亮了起来。这词,可当真是狂气十足啊! 比之那婉约派的词作风格,更叫他忍不住赞叹!亲射虎,看孙郎。 西北望,射天狼。 一种直抒胸臆的豪迈气概扑面而来! 此词一出,这苏轼,倒也真是名不虚传。 【这首词与之前的词作风格大为不同,如果说之前的词作风格,M.COMic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