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晟回乡前,柳贺邀他喝一碗茶,方才接旨时有许多话不好说,此时柳贺倒是可以敞开心扉了:“部堂大人,为何在此时辞去天子之命?” 潘晟二十四岁便中了进士,今年也有六十了,但他和汪镗、姚弘谟不同,办起事来虎虎生风,全不似花甲之年的官员。 潘晟道:“泽远,我已是这个年纪,争胜之心远不如从前,若仍霸着官位,莫非要自己变那严分宜不成?” 柳贺道:“部堂高风亮节,严分宜名声早已败坏,部堂何必与此人相较?” “一是我精力不如从前,在大宗伯任上,全赖你与姚继文相助。”潘晟抿了口茶道,“二则我归乡心切,为官久了,也该歇一歇。” 潘晟提醒柳贺道:“泽远,此时京中风向与从前不同,你回去后须得小心谨慎。” 柳贺皱眉道:“朝堂应仍在恩师掌控之下吧?” 潘晟点了点头:“居安思危的道理,泽 远你应当比我更懂。” 原先张居正一门心思搞改革,行考成法、撤换官员等都是为了改革大计,众官员都清楚,改革一日未成,他一日不会放权。 但眼下,土地丈量已完成,勋戚田税被核实,仓场、河漕、军事改革均已推进,官员们被他推着苦干了几年。 此前张居正可因推进改革不放权,改革既已近尾声,他仍不放权,莫非正要如他所说那般“我非相,乃摄也”? 反对张居正的人或许对付不了张居正,但对张居正推荐的官员动手还是能做到的,也是因此,张学颜、曾省吾等经他提拔的官员都不希望他此时去位。 柳贺离京这一年,各衙门官员都有变动,礼部几乎是大换血,其余各部,兵部尚书方逢时就因年老乞休,翰林院掌院由余有丁改为陈思育,许国转为北监祭酒后又升一级,任詹事府詹事兼翰林侍读学士。 柳贺又向潘晟请教了为礼部尚书时要注意的事项,细细说来,礼部尚书这职其实比他任侍郎时还要清闲,毕竟尚书不涉具体部务,部务皆由侍郎负责。 柳贺此前多涉具体事务,但任了礼部尚书之后,所涉则是礼法纲常,而非具体某件事,柳贺要先习惯自己身份上的转变。 论当礼部尚书,满朝文武没有谁经验比潘晟更丰富,柳贺向他请教正是找对了人。 潘晟十分器重柳贺,也认为柳贺若执掌了礼部,应当能比他更有作为,因而柳贺所询之事,他毫无保留一一告知。 两人喝茶喝至傍晚,若非潘晟明日还要赶路,柳贺必要多留他一日。 “泽远你不必留我,天子给的归期短,你再过一两日便出发吧。” 柳贺点头称是。 他接到圣旨的消息家里人已经听说,妙妙一知晓要回京城,脸上便有几分烦闷之色,她在京城远不如在家快活,不仅没得鸡鸭鹅看,柳贺也不能常常陪着她。 若知儿再年长两岁,柳贺倒是可以将家人留在老家,独自去京中赴任。 柳贺提了这个想法,反正他这个当爹的对儿女也不太管,将杨尧和纪娘子留在镇江照顾就行了。 但纪娘子和杨尧都不同意。 第229章 回京 潘晟一再提醒,加之考虑到路途耽搁,柳贺急匆匆收拾了家什,又将家中里外托付给三叔,便踏上了前往京城的路。 这次回乡柳贺留的时间够久,该见的友人见了,汤运凤和于遥过得都不错,夫妻美满,儿女双全,虽走上了一条和柳贺不同的路,但二人心中都十分满足。M.ComiC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