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选外,大明朝选官通常有进士听选、举贡铨选、吏员出职等各种形式,而会推制中,廷推与会推流程相似,敕推则主要是内阁大学士与吏部尚书,直至嘉靖三十年起,才有将兵部尚书纳入会推的例子。 会推还未开始,吏部文选司郎中郑汝璧便附信给柳贺,他是替吏部尚书王国光来递消息的——柳贺此次的确在会推之列,但候选名单中,他只排名第二。 这也在柳贺意料之中。 到了第二日时,柳贺仍在翰林院中,他虽在备选官员之列,却没有资格出现在会推现场,这是三品以上京官才能享受的荣耀。 在昨日,六部堂官及通政使、大理寺卿等官员都已具知帖,第二日早朝后,众官员齐聚在文渊阁中。 从某种程度上说,京官的傲气便是来于此,会推既可推在京三品以上大员,也可推地方总督、巡抚等二品大官,此刻文渊阁中清一色皆是绯袍文官,官袍或佩玉带,或配犀带,大明朝的政令便是自这小小的文渊阁中下发,在场的官员无疑都是本朝最具权势之人。 张居正神情严肃,在他身后,张四维、马自强、申时行等人同样一脸肃容。 待人到齐了,张居正看向王国光:“汝观兄,便开始吧。” 王国光上前一步,称礼部右侍郎之位因何故有缺,此次举行会推,是想选出一位有才有德的礼部右侍郎。 众官员手中都有一稿簿,只见稿簿之上书着三个名字,吕旻在最前,他名字之后则有一个“正”字,柳贺与余有丁后都是“陪”字。 九卿正官早知备选是何人,这排列的顺序代表吏部在此事上的态度,也就是说,三名候选中,吏部最为看好吕旻。 三人之中,吕旻资历无疑是最老的,嘉靖三十二年这一榜,他是二甲的庶吉士,这一榜中能臣不少,吕旻建树不及同年张四维、马自强,也比不过因功封伯的李如松,但在官员中的支持者也不少。 此刻,在场官员的视线都默默看向了张居正。 此前京中风传的都是柳贺将任这礼部右侍郎一职,但吏部选出的正推却是吕旻,众人皆知,吏部尚书王国光乃是张居正的铁杆,他推选吕旻,究竟是张居正默许,还是…… 官员们不由猜测纷纷。 能位列九卿者,何人不是心机深沉 之人?尽管心中思绪万千,众人却皆未表露出来。 文选司郎中郑汝璧候在一旁,将笔墨呈给各位主官。 九卿们心中早已敲定了人选,会推之时只需将各自选中的官员名单后写一个“正”即可,票数多者即为会推的正推,之后其名单将呈给天子,以此体现百官的意志。 张居正任首辅后,这会推之制为何形同虚设,其实是因为最后一步是由他来决定的。 但即使强势如他,也不好将会推的结果直接反驳,否则他面上难看,九卿官员也会觉得被下了面子。 能任部堂者,可以服软一时,却不能服软一世,正如前吏部尚书张瀚,他在任上时,强势甚至不如工部、刑部的尚书,可在夺情一事上,他却罕见地强硬了一回,这官虽然丢了,却博得了一个不错的名声。 郑汝璧候了片刻,户部尚书张学颜先将帖子交予郑汝璧,郑汝璧恭敬接过,之后便在纸上、柳贺名字之后写下一个“正”字。 之后通政使倪光荐、刑部尚书严清与兵部尚书方逢时也各自择定了人选。 这三人三票竟都归了柳贺。 众人视线便朝王国光投过去。 吏部的正推明明是吕旻,九卿官员中却已有足足四票给了柳贺。 却不知,四位阁老心下更倚重何人? 文渊阁中静得针落可闻,唯有郑汝璧在不断忙碌着。 写下人选时,申时行面带微笑,与平日并无不同,张四维则眉头紧皱着,似是人选令他为难,但片刻之后,几人所定的人选也被人知晓——柳贺再得两“正”两“陪”,吕旻所得与柳贺一样。 那么,究竟何人以柳贺为正推,又是何人以他为陪推呢? 此事唯有计票的郑汝璧知晓,然而会推这样的大事,郑汝璧是决计不会多透露半句的。 M.coMic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