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寒门之士[科举]

第136节


居正留京的一大缘由。

    但此事只有内阁几位辅臣知晓,具体如何旁人也说不清,不过吕调阳的乞休疏的确是自张居正父逝后才开始上的。

    细细想来,就算没有百分百的关联,恐怕也差得八九不离十了。

    到今日,吕调阳上的疏没有七八封,也有五六封了。

    作为内阁次辅,吕调阳恐怕是隆庆朝至今最没有存在感的一位次辅了,他在次辅任上最大的功绩恐怕就是将《世宗实录》修撰完成。

    当然,官至次辅者,何人没有一点事业抱负了?只是吕调阳的抱负来得不是时候,张居正父丧时正是他对权势最为敏感之时,他本就担忧回乡守制会使权势旁落变法不成,吕调阳却用实际行为告诉他——你的担忧是正确的。

    只能说吕调阳着实不够精明。

    若换成张四维,这种事就不会发生。

    然而观吕调阳的履历,他真正在官场有所作为还是在隆庆以后,嘉靖年间官场风云诡谲,强势如高拱、张居正都经历过相当长的蛰伏期,而吕调阳入仕后不久就以赡养父母回乡,之后丁父忧,丁母忧,等他守制满,严嵩都已经倒台了。

    但相对而言,吕调阳算是一位很和善的官员了,在任上与众辅臣、众部堂相处都极是融洽,他一退,次辅就是张四维,柳贺着实不乐见这事发生。

    不过眼下柳贺也顾不上这事

    。

    他把张居正劝回家了,自己又参言官参痛快了,但这并不代表回家的张居正就痛快了,准确地说,张居正看他也不太痛快。

    于是张居正除了每日以急信返京外,也会顺道修书给柳贺,和他就清丈田亩事进行探讨,顺便把柳贺狠狠批一道。

    对柳贺弹劾陈三谟、曾士楚的事,张居正语气颇有些阴阳怪气——尽管柳贺句句将张居正顶在前面,言必称陈三谟、曾士楚蒙蔽了张居正,然而师生二人都知究竟发生了什么。

    陈三谟发动言官弹劾柳贺,张居正也只是让柳贺好好受着。

    至于曾士楚,他上疏挽留张居正后,如吴中行、赵用贤这般在翰林院的同年颇有几分看不起他,柳贺弹劾他之后,曾士楚在士林中便颇难自处。

    曾士楚因而请动了杨维新来当说客,请柳贺不必再在此事上逼迫他,杨维新是柳贺在镇江的同年,会试时同曾士楚关系融洽,且曾士楚如今任湖广道监察御史,杨维新也在湖广任职,杨维新便写了一封信替曾士楚求情。

    柳贺弹劾陈三谟、曾士楚虽为大义,然而曾士楚毕竟是他的同年,他对着同年猛参,在官场上也不会有太好的名声。

    柳贺只回了杨维新一句:“君可知刘子畏今日如何?”

    曾士楚既就任湖广,便是要挖出湖广官场的不平事,这才是他身为监察御史的职责。可他在任上不知纠恶,反而劝张居正留京,张居正为湖广籍官员,在外官员的孝义也在本地御史的纠核范围内,曾士楚不仅不纠,还首先上疏挽留,日后湖广道官员若于孝行上有碍,他纠还是不纠?

    柳贺未停手,这几日,他与言官们你来我往斗得激烈,柳贺平日嘴炮虽不多,但论嘴炮,他从来没有怕过谁。

    第179章 杂事

    “泽远,如今朝堂上颇不安稳,你当沉稳一些。”

    内阁值堂内,茶烟袅袅升起,柳贺与申时行对面而坐,后者提及柳贺这几日与言官的争论,面上便是一副不赞同之色。

    申时行近日刚入阁办事,内阁之中,张居正回乡守制,吕调阳上疏乞休,眼下一应庶务由张四维、马自强与申时行负责处理,不过总抓的依旧是张居正。

    柳贺与三位阁老关系都称不上如何亲近,不过马自强与申时行毕竟曾是他的顶头上司,二人入阁后,柳贺也常至二人面前走动,与张四维之间虽曾因扬州盐事有过矛盾,不过柳贺回京后,张居正似乎赞无对盐税下手之意,张四维便未因此事为难柳贺。

    当然,这主要是看在张居正的面子上。

    张居正返回江陵,各地清丈田亩事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柳贺虽未参与,户部传来的数据他却有所耳闻——仅南直一地,官员富绅等退出的田亩就比往年多出了三成。

    便是柳贺的同僚中,也有数位家中有田亩要清退的。

    张居正对待清丈田亩事格外重视,官员们都不敢轻视,此次张居正返乡,路过各地的官员都向他面呈本地清丈田亩之效,也有那等主动讨好的官员,不过张居正乃是回乡奔丧,自然不可能在各地接受官员们的孝敬。

    他自京城抵达江陵,只花了短短二十二日。

    随着清丈田亩策在各地的推行,朝堂中也渐渐出现了反对的声音,如有地方官员为增加本地的田亩数,便故意进行增报,也有官员为体现自身爱民如子,减轻百姓负担,便将田亩数进行少报,清丈田亩策虽进行得如火如荼,但朝堂众官皆m.COMIc5.cOM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页 寒门之士[科举]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