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出兵是因为西域诸国贪得无厌,棉花整整比去年高了一倍,还不肯多卖他们。 大漠有多冷,那是每年都要冻死好些人的,他客客气气买东西,西域竟然还拿乔,敬酒不吃吃罚酒,那自然给他们一个大大的教训。 棉花涨价和难买的事,两位皇帝也知道,织造早就把这件事通过奏折呈报过了,因为棉花原料减少和涨价,织造的利润直接缩减了四分之一。 这可都是要进国库和两人私库的钱,一下子少了那么多,即便有海外贸易的补充,也让人心痛。 两位帝王一下子对戚十一感同身受起来,觉得西域确实该给一个教训。 戚十一在奏折里说了,他是陛下封的大漠王,不是西域王,请朝廷派官员过来接手。 这里因为大大小小各个国家太多,以前的棉花种植不成规模,最好派懂农事和教化的官员过来,重新规划一遍,让西域彻底成为大楚的棉花种植基地和水果生产地。 这岂不是在说,虽然西域我打下来了,但我不要,你们大楚接手吧。 狂喜! 这是两位帝王唯一的反应,这哪里是乱臣贼子啊,简直是忠臣良将! 当下朝廷就商议出去西域的官员人选,各级官员从二品官到六品官都有,愿意去的直接官升两级。 当然了,这里有一个前提,你最好懂当地语言,不然怎么教化当地百姓,怎么劝课农桑? 而懂西域诸国语言的,大多出自理藩院,且年轻学子据多。 看到这么多人懂西域语言,两位皇帝还奇怪呢,有些是江南人,有些是北方人,但都没有边关的,怎么会想到学这个? 这就要说到理藩院尚书徐栋,他自小就是神通,学问相当好,一路解元状元考上来的。 可在实务方面,实在没什么建树,家里有权有势,也舍不得自家大才子荒废了,于是想办法调来了理藩院。 这地方只是偶尔接待外来使臣,平时清闲的很。 徐栋在里面没什么事干,学霸思维和正常人也不一样,既然没事,那也不能闲着,于是翻阅里面的藏书。 理藩院里的藏书和资料,自然是与其他国家相关的,大多用的也是各国文字。 起先他是看不懂的,但这难不倒他,学霸学东西很快的,不过几年,就已经熟练掌握了十九国语言,凡是大楚能接触到的外国文字,他都学会了。 自己懂还不够,要求属下也学,能学几门学几门,他甚至还每月出题考,看大家学到什么程度了。 就这样,原本闲的蛋疼的理藩院,竟然成了整个朝廷最上进的部门,学的最差的,也熟练掌握了两门外语。m.comIc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