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想万历皇帝外派镇守太监,想通过征收矿税,以此来缓解缺银窘境,这一设想初衷是好的,但坏就坏在用错了人,用错了方法,导致江南一带抗税风气,最后闹了个虎头蛇尾的狼狈局面。 “陛下……国库这边,恐拿不出那么多钱粮出来。” 韩爌踌躇再三,硬着头皮说道:“原先许多定下的政务,就支出了不少钱粮,国库剩下的银子,不多了。 若是挪用那些银子的话,万一国朝再遇到个突发状况,拿不出来银子救急,只怕到时问题会……” “韩卿,你不用说这些了。” 崇祯皇帝摆摆手说道:“先按照朕的意思办吧,有什么具体问题,有什么具体难处,等跟毕卿他们研讨后,一并向朕禀明就是了。” 既然是想向朕示威,那就按照他们的想法来呗,一块拿出这些公函,转递给内阁,那不就是摆明想把手伸到内帑呗。 崇祯皇帝想要看看,究竟是哪些官员,参与到这件事情之中,也想看看韩爌,毕自严、王洽、李邦华他们,能否顶住大的压力。 毕竟按照崇祯皇帝的谋划,等袁崇焕一案落下帷幕后,这内阁也好,军机处也罢,包括都察院、六部等,都是要换一批官员的。 日后外朝这边,除非是自己掀起的权力斗争,会罢免掉一批不听话的官员,剩下的都要叫他们好好当差,自己专心搞好内帑经济,顺带解决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崇祯皇帝不可能把宝贵的精力,全都浪费到处理众多奏疏上去啊。 第二百二十五章 涌动之放温体仁 大明天子统御天下,其实是有着两套班底的,一个内廷,一个外朝,职能不同,但当天子遇到一些问题时,这个不能出面解决,就用那个出面解决。 这也使得大明的文官群体,一直都是很排斥宦官群体的。 站在大明天子的角度,觉得这种相互制衡的模式,是很不错的,然随着时间的推移,文官群体势大了,开始不听话了,这也使得一些权阉出现了。 ‘这户部有些不听话的官员,要设法替毕自严排除掉才成。’在韩爌离开以后,崇祯皇帝就暗暗盘算起来,‘大明日后的财相,要是手底下的人,都像这样,那以后还怎么改变大明崩坏的财政。’ 对崇祯皇帝来讲,有件事情他一直很反感的,既然分了内帑和国库,那在处理一些政务时,就不要动不动想着划拉内帑的银子。 但大明的文官,一个个却都不这样想,在他们看来,天子动用内帑的银子,解决国朝遇到的问题,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但内帑却不能拿国库的银子。 若是没有吏治腐败这一问题,向自己申请动用内帑银子,解决实际问题,崇祯皇帝M.coMiC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