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将捏造典故的卷子送上去,那阅卷管就要贻笑大方了。 孙教谕把握不住的卷子,吴教谕接了过去。 “这几个典故都是《春秋》中的,这典故用得这么切题,后生可畏啊。” 孙教谕这下放了心,吴教谕就是治春秋的,他是举人出生,参加了一次会试落榜之后,就选择做了学官。 孙教谕拿起笔,在考卷最上方画了一个圈,然后写下“高荐”二字。 阅卷官将卷子送上去,接下来就是统管春秋房的同考官阅卷了。 同考官是本房所有卷子都要判的,所以时间紧任务重,大部分卷子也都是走马观花看一遍,然后按照阅卷官的判定来判。 但是看到这份送上来的“高荐”之后,春秋房的房官拿起卷子,开始诵读起来。 “高荐”就是不仅仅通过,还得到了阅卷官的大力推荐,可以列入前面名次的卷子。 阅卷官写了“高荐”的卷子,房官也要写下自己的推荐等级,还要写下一句话的评语。 这份卷子用词平实,但是这种写法才是最见功力。 没有华丽的辞藻,却能将深刻的道理写出来,检查了卷子没有其他问题之后,房官也在卷子上画了一个圈,提起笔却犹豫了起来。 汪道昆就任督学之后,福建上下的学政官员都研究了汪道昆的文风。 这位汪督学算是唐宋古文派,最是推崇平实隽永的文风,并不喜欢秦汉那种大气磅礴的议论。 这篇文章应该会合汪督学的胃口。 阅卷到现在,房官也没有看过比这篇更好的文章,他写上“可通经纶”,又附上了评语送了上去。 通经纶,在前朝就是表示对这一经完全掌握的意思,在卷子上判“可通经纶”,就是同考官认可卷子可以排在本房前五名。 这份卷子送到了副考官这边。 副考官是福建学政提学使,作为副考官他只需要看同考官送上来的卷子就可以了。 当然副考官也是有权力去查看那些罢黜的考卷的,但实际上基本上没有副考官愿意这么做。 副考官要看五房呈上来的所有卷子,除非是明显不行的卷子,基本上各房通过的卷子,副考官都会同意,一并送给主考官裁定。 这场乡试的副考官也是个性格柔弱的,基本上下面送上的卷子,也都是按照之前的判词一样送上去。 烛光下,汪道昆正在阅卷。 汪道昆皱起眉头,对身边的小吏说道:“去,把玄字丙丁辛号考卷翻出来。” 小吏惊讶于汪道昆的博学强记,这位主考官的记忆力实在是变态,好几个下面考官没发现的典故错误都被他挑出来,他脑子中就像是刻着四书五经一样。 就连副考官都不得不佩服,也难怪人家是翰林官,这份记忆力就不是普通人。 玄字丙丁辛号的卷子也画了三个圈,这表示阅卷官、房官和副考官都认可这份卷子,一般来说能有三个圈,这份卷子只要主考官点头就算是上榜了。 小吏很快拿来了玄字丙丁辛号考卷的考卷,汪道昆拿起手里的考卷,和这份考卷一一核对起来。 副考官看向这份卷子,这份卷子他也有印象,七篇文章都算是规规矩矩,但是也胜在规矩。 文章的结构严谨,书写也很顺畅。 别小看这顺畅,要知道科举考试是限时考试,短时间内写出来的文章难免会有磕磕绊绊的地方。M.COMIC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