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泽点点头,刚入学的时候海瑞考较过大家功课,苏泽当时就坦言自己还没有选修本经。 陈朝源说道:“我痴长几岁,就自称兄长了,为兄劝你千万别选易经。” “这是为何?” 陈朝源感慨一声说道:“酒宴上我听那于二公子说你精通梅花术数,怕是你要钻研《易经》,所以才出言提醒你,为兄几次参加童子试,都折在了这《易经》的题目上。” 县试的考试内容在明初比较随意,到了成化年间格式才相对固定,不过基本上第一场都考经义。 一道《四书义》,一道《五经义》,这题目的答题格式就是八股,就是考察对四书五经的理解。 四书义是所有人通考的,因为四书是所有读书人都要学的。 五经义则是五道题目,考试的时候题目写在木牌上,你选择的本经是什么就写哪道题的答案,本经是科举前就选好的,在考场上不得更改。 县试第二道是考律和判,说白了就是司法考试和知名判决的判例。 第三道是考策,也就是史论,就是一篇小的策论,并不规定要八股文格式。 听起来很复杂,实际上到了成化年以后,县试基本上都是第一道刷人,第二道第三道考试基本上就不刷人了。 律判和策这种东西,反正在后面的考试也不重视,到了乡试会试的时候,看中的也是第一场对考察经义的八股文,只要前面考试过关了,名次都不会太差。 所以在科举考试这件事上,也有点像是高考选修,因为选修物理化学的可能要和选修地理生物的一起比综合比分,所以在选修本经这件事上需要非常慎重。 陈朝源叹息说道:“咱们南平县修《易经》的读书人实在是太多了,延平书院的那位山长就是《易学》大儒,我当时贪图《易经》的字数少,抄读便宜些,如今悔之晚矣啊。” 众人纷纷沉默了,大家都是寒门子弟,当然知道为什么这么多人选择《易经》。 朱熹为《易经》、《尚书》和《诗经》都做了注疏,就是说这三经是有官方意识形态的标准答案的。 《春秋》用左氏、公羊、谷梁三传及胡安国、张洽传,《礼记》用古注疏,这其中有和官方意识形态相悖的地方,没有名师指导师没办法入门的,寒门弟子一般都不选。 而《易经》字数少,这年头无论是买书还是抄书,对于寒门子弟都是一笔巨大的支出,所以像陈朝源这样选修《易经》的寒门读书人是最多的。 因为选修的人多,所以《易经》在科举考试中格外的卷,考的题目也越来越偏越来越难。 陈朝源四书学的已经不错了,每次都是在这《易经》的考题上丢分。 “那以陈兄之见,应该治那本经?” 陈朝源说道:“《诗经》!” 看到其他二人也点头,苏泽问道:“这是为何?” “《诗经》有朱子集传可以自学,治《诗经》的南平读书人要比《易经》少一些,竞争也没那么激烈。” 苏泽问道:“请问陈兄,这南平县内治哪本经的人最少啊?” 陈朝源低着头说道:“那自然是《春秋》了。” “这《春秋》微言大义,虽然字数不多,但是左氏、公羊、谷梁三传及胡安国、张洽传实在太多了,卷帙浩繁,普通读书人根本读不起,更不要说其中精妙之处,也不是没有名师指导的人能学的。” 果然如此,这也和苏泽想的差不多。 看起来公平的科举考试,其中也藏着不公平。 就不说科举作弊这种场外因素,名师指导的和自学的就差距极大。 选修五经的时候看起来寒门士子有选择,实际上能自学的也就《易经》和《诗经》,这赛道都卷的不得了。 但是那些富家子弟,则可以延请名师,选修寒门士子不敢治的m.coMIc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