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步卒传递兵器,提供粮草的,大约需要二十人左右。 一架战车上需要站立六十人,而这六十人还要在战车上进行各种进攻的动作。 射箭,劈砍,样样不缺,想想看,一架重型战车需要多么宽敞的空间。 木板型战车规模都相当的小,就好像那供人交通使用的马车一样,一架车最多能坐四五个人而已。 再多,车都要散架。 可是谢玄主持建造的这个战车,居然克服了木板车规模普遍较小的缺点,经过改装的蛤蟆车,不仅可以供多人乘坐,同时还加了盖子,士兵们不必露天战斗,可以躲藏在战车之中,而战车,自有牛马牵着,便可以自动让战车前行,不需要车内的士兵再去操作。 虽然蛤蟆车加了盖子,但整个车体其实并不比一般的战车更加高大,相对还要稍矮一些。 但是,蛤蟆车给人的第一观感,还是巨大。 虽然战车的高度略矮,但是能够容纳的士兵却一点也不少,单就眼前的这架蛤蟆车来讲,一架车里,可以供八十名战士同时作战,空间还很富裕。 为什么并不高大的蛤蟆车还可以容纳这样多的士兵? 秘诀在哪里? 北府兵们忙着把一架又一架的战车,拉出作坊,沈警却没有急于跟上他们,而是一直都站在固定的位置上,看着蛤蟆车在自己的眼前,一架一架的走过。 目测蛤蟆车的高度不过是一丈有余,又因为是加了盖子的,从远处看上去,更显得有些矮小。 但很快,沈警就看到一些准备上场作战的士兵纷纷跳上了蛤蟆车,在作坊里就做好了战斗准备。 沈警走近他们,仔细观察,当那蛤蟆车的盖子被掀起来的时候,他终于发现了其中的奥秘! 那蛤蟆车里的战士,全都是半蹲着的! 而蛤蟆车的盖子,竟然也是可拆卸的! 北府兵战士如今常用的兵器,无外乎是大刀、长矛,这其中环首刀较为短小,携带方便。 可长矛因为有后端的木杆,木杆一般有五尺左右的长度,肩扛手提还算容易。 可是要想带上战车,却并非易事,想象一下,每个士兵人手一件长矛,个个扛在身上,需要占据多大的地方! 也正是因为长杆兵器占地太大,携带不便,以往的战车都做成露天型,也有这方面的考虑。 士兵们站在露天的战车上,兵器容易携带,操作起来活动空间也更大,甚至包括上下战车也很方便。 而蛤蟆车中的战士却并不是手持兵器,除了长刀这种便于携带的,包括长矛、长戟这一类不便携带的兵器,都被士兵们存放在战车的一角。 蛤蟆车的后部挡板也是可以打开的,等到战车来到襄阳城下,蛤蟆车中的战士不论是想在战车中起身作战,还是想跳车户外格斗,都相当容易。 战车的行进过程中,战士们就这样半蹲在车里,因为有上盖的掩护,敌军看不到战车中的情况,也不敢贸然攻击。 等到战车停稳,北府兵们便可以鱼贯而出,大肆进攻,当然了,这样的作战方式能够在战场上铺开,还是依托了北府兵的训练有素。 长期合作,配合默契,不论是进攻还是后撤都有规有矩是北府兵的特点。 正是因为具备这样的优势,他们才敢于把护身的长矛放在一边,等到准备跳m.COmic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