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出代郡攻打广宁郡,但拓跋什翼健横插一脚,屯兵弹汗山,随时可南下代郡。 李跃去信一封,让他攻打广宁、上谷二郡,只要打下来,地盘人口就归他。 但送去信宛如石沉大海,连使者都杳无音讯。 这翁婿之情连纸糊的都不如,说翻就翻,不过这样也好,他作初一,也就别怪以后自己以后作十五。 “拓跋什翼健反复无常,定有南下中原之意,殿下不可不防。”刘应提醒道。 当年冉闵立国,残杀石氏,拓跋什翼健就在草原上召集诸部,要“亲率六军廓定四海”,后来见冉闵太生猛了,杀的诸胡血流似海,遂罢南下之念。 “五年前北国大乱他都没机会,现在天下大势已定,他还能如何?待孤扫平燕国,下一步便请他回邺城养老!” 不是李跃看不起这位岳父,有野心是好事,但没眼力就不对了。 历史上最大的成就就是生了一个好孙子…… 李跃暂时没空理会他,令魏山镇守代郡,防备慕容垂的反扑和拓跋什翼健的被刺,提兵八万北上中山,继续与王猛夹击慕容恪。 慕容儁尽起蓟州大军,赶赴中山。 一场雪灾,并未浇灭战火,反而让大战更为激烈。 中山境内,两边人马加起来,将近四十万。 恰好,李跃屯兵之地就在当年冉闵被生擒的廉台,既然是台,地势高平,东南面凭临滋水,北面有一条木道沟,不必担心被敌人阻断了水源。 此地自古便是屯兵之地。 战国时,赵国与中山国大战,名将廉颇驻兵于此,因此得“廉台”之名。 东北三里,有一大坟,乃当地百姓为纪念廉颇而作。 王猛屯兵南行唐,与李跃一西一南威慑中山,如果不是拓跋什翼健拖住了魏山,燕军就会被三路包夹。 第四百四十四章 守势 “慕容儁病虚体弱,虽号称三十万之众,实则能战者十之一也,夏夷大战,吾为中土豪杰,当助一臂之力,殿下战其前,在下乱其后!” 一封密信从卢奴燕军大营送出。 慕容恪退守中山后,慕容儁率大军驰援,燕国除了留在辽东兵力,几乎倾巢而出。 “他有什么要求?”李跃翻看信笺,没留下任何身份线索,连字迹都是当世常用的楷书。 “没有任何要求,也未标明身份,昨日单人独骑,交给我军斥候。”张生野道。 “你怎么看?”李跃将信递给刘应。 如果此人说的是真,那么这是一次绝佳的机会。 慕容恪丢掉了襄国,对人心的冲击极大,几十年的胡人都城,一直是坚不可摧的象征,几经易手,都不是被正面攻破的。 地缘上,丢掉襄国,燕国损失不大,但人心的平衡已经打破了。 加上燕国内部的一堆破事,有人造反是必然的。 而且此人也明说了,夏夷大战,吾为中土豪杰,当助一臂之力。 心念华夏的不在少数,梁国虽不是正统,好歹也是一个华夏势力。 目前看,吕护、逄约都有可能,两人难兄难弟,在燕国过得都不好。 “臣以为还是要慎重一些,不可因一面之词而轻易出击。”刘应看完之后道。 “你说的不错,燕军利在速战,我军当以稳为主,速召杨略来廉台,让他全权负责此事。”两边都是倾国而来,李跃不得不万分小心。 他造他的反,黑云军按部就班即可,不能把希望都寄托在他身上。 赤壁之战,曹操中了黄盖的诈降计,被周瑜击败,失去一统天下的机会。 燕国虽处于弱势,但并非没有反击之力,相反,慕容恪收缩兵力,正是为了积攒反扑的力量。 在襄国决战,对梁国有利,对燕国不利。 但在中山决战,燕军背靠幽州,离蓟城不算太远。 除了召回杨略,李跃还将密信送给南行唐的王猛看,王猛的意见跟刘应差不多,黑云军已经占据主动,只需拖下去,燕国必然耗不下去,分崩离析在旦夕之间。 二月开始,后方粮草略有些吃紧。 从襄国推进到中山,补给线拉长,粮草压力增大。 一石粮从邺城发到前线,至少要去三成,没办法,数万民夫与牲畜也要吃。 大战自去年秋末爆发,至今已经快五个月了。 东、中、西三路进兵,加在一起也有十七八万大军…… 不过,梁国艰难,燕国只会更难。 lt;div style=quot;text-align:center;quot;gt; lt;scriptgt;read_xia();lt;/scriptgt;m.coMIC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