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造化大宋

第92节


铁球,中间无水也无气,莫非真成了空?”

    嘿呀,总算说道正题了。甄琼赶忙点头:“可不就是真空嘛。我跟存中兄也商讨过这问题呢,真空才是天地之极,万物之始。随后生气,衍化万物。”

    这可是苏轼从来没听过的理论,他两眼都放出了光来:“此话颇有玄理啊!”

    甄琼:“???”

    这跟玄理有啥关系?

    然而苏轼已经转头,对沈括道:“存中兄也认为世有真空吗?”

    这已经触碰到了他藏着的秘密,如今该是揭开一角的时刻了。沈括轻轻吸了口气,郑重颔首道:“应有真空,只是此物不在你我身边,而当在天穹之上。没有大气之压,万物混沌一体,托住了日月星辰。”

    苏轼轻轻嘶了声:“这是宣夜说?”

    他也是遍读百家,博古通今的人物,自然也听说过“宣夜说”。只是此说法,称日月星辰浮在气中,其行止依靠气来推动。现在到了沈括嘴里,却成了一片真空,星辰浮于其上。那日升月落,斗转星移,靠的又是什么?

    苏轼想不明白,也就问了出来。沈括却也摇了摇头:“此事我也尚未参悟。只是若星辰为气,岂不消散?唯有浮于真空,方能成型。”

    这也是宣夜说的一种理论,日月星辰都是由气组成,能发光发热,却没有坚固的大地,故而才能飘在天穹。

    可是气体构成的星辰,要如何才能不散呢?这就出现了悖论。而宣夜说只能用气来解释,终究不能服众,才让浑天说成为了主流。

    现在沈括却提出了一个新的思路。虚空的确为“虚”!也正因此,所有气体构成的星辰,才能固定形状,浮在天穹。曾经被丢弃在故纸堆中的宣夜说,也因这散发出了崭新生机!

    一时间,苏轼也有些痴了,不断的捋着胡须:“此言也有些道理啊,当著文才是……”

    看着苏轼神情,沈括微微松了口气。苏轼天生好奇心强,遇到不明之事,都忍不住要研究一番,写出让人惊叹的雄文。有了他这杆妙笔加持,想来真空之说,也能传播的更远些了吧?

    作者有话要说:  吸筒法就是拔罐在宋代的称呼,用竹筒浸沸水产生吸力,不过还是治疗外伤为主,算是种拔毒的法子,用于吸血排脓。不过一折腾,就要接近现代的疗法了。

    宣夜说的宇宙无穷论,星辰都是由气体构成,气是万物本源,其实跟现代的发现已经颇为相近了,只是无法解释天体的运动轨迹。

    第149章

    虽说苏轼深受韩愈影响, 对于佛道并不怎么重视, 但是他幼年乃是由道士开蒙, 对于道家经典极为熟悉。而宣夜说又来自《老子》、《庄子》,只是稍加融汇,他就理出了一套颇为完整的说辞。

    日月星辰皆为气所化, 浮在真空之中。因真空无处不在,无所不包,故而天体皆为浑圆, 就如水落成珠。而真空本身无色无形, 亦无寸力,乃为混沌。日月星辰自鸿蒙初开, 被大力推动后,就按照某种轨迹, 永不停歇的运行了下去。

    这理论,他也参考了沈括所言的“阻力”。不论以多大的力推动一物, 终究会有停下的一天,只因大气无处不在,奔马疾驰, 劲风足能刮的人脸痛, 也是这时时刻刻的阻力在作用。而换成了真空,没有了大气阻挠,那么万事万物岂不是会亘古不变的运转?如此,就能解释为何日升月落从未变化,为何斗转星移却仍旧周而复始, 有迹可循。

    而这一理论,又和他的养气说紧密联系在了一起。人之初就如真空,鸿明初开,无有善恶。因而求知的过程,也就是养气的过程。吸纳天地元气、正气,避除浊气、污秽,才能向善,才能养出真正的“浩然气”。因而性善说和性恶说都是片面的,并非本性所在。奢谈“性命”,非但不会获得益处,反而会误入歧途。

    如此一来,他的理论就严丝合缝的扣在了一起。而苏轼著文向来如江河直下,浩荡磅礴,意态洒脱,又兼之以理入情,更让人读来酣畅。他这关于大气和真空的文章一出,立刻传遍了士林。有人击节赞叹,有人不以为然,亦有人愤而驳斥。

    在浑天说占了主流,延绵数百载,无数经义都立于其上的情况下,争执就是免不了的了。正巧此时保甲法的乱子已经差不多平息,于是也开始有人针对大气压力,乃至真空大肆批驳起来。

    ※

M.COMiC5.cOM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页 造化大宋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