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八零年代致富记

第37节


需求。

    而对于处于这个年代的成年人来说,八十年代无疑是一个“心里失衡”的年代,一面是灰色甚至黑色的发财致富机会遍地,一面是舍不得体制内论资排辈辛辛苦苦熬来的利益。

    每一个人仿佛都在被时代推着走,却不知该如何选择。人们口中说着“做导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这种心态下是对生意人的艳羡和嫉妒,也有对自己困步不前的无奈。

    冯笑笑显然是这个时代的既得利益者,她从2016年而来,深知像外公、大舅那样苦苦守着一份“铁饭碗”是不会有出息的,也知道这个时代到处都是黄金,但是一定要眼疾手快才能富在别人前面,这是她跳脱了时代局限的“金手指”。

    仅此,无他,已经足够。

    冯笑笑在1987年底靠着danka专卖店逐渐起色的生意,挣到了“第二次人生”第一个十万块。这十万块相当于2016年的多少钱?她真的说不清道不明——这个年代,猪肉卖1块钱一斤,工人的工资是五六十块钱,农村建一栋房子只要三四千块,她猜想,大概可以等于2016年的500万了吧。

    500万?相当于中了一次彩票,真的可以算成一个小富婆了。

    可这笔钱首先是要拿来还账的,那个远在香港的叫何士超的男人——因为有钱不把女人的尊严放在心上的二世祖。一想到他的名字,冯笑笑就觉得有些恶心。刚挣到十万块,她丝毫没有犹豫,立刻打算赶紧把钱还了。

    冯笑笑给何氏集团的sammiyu打了个电话,托她把10万块还给何士超。何士超算是sammi的上司,她最初不同意介入其中,可耐不住冯笑笑三番五次的请求,还是帮了她这个忙。

    在sammi眼中,这个叫“裴月珍”的小城市女老板是个非常优秀的代理商——不仅年纪轻轻成了同等级别代理商里面业绩最好的,更重要的是,她有一股子不达目的不罢休的韧性。

    这种韧性,在阅人无数的sammi眼中,是成为一个好商人的必备条件。

    宁城的danka专卖店生意越来越好i开始询问她是否愿意代理周边的几个城市,冯笑笑当然没理由拒绝,不到两三年的时间内,她又拿到了另外三个城市的代理权。

    由于生意越来越大,她赶着第一批热潮,注册了中国第一批的“私营企业”,正式成立了一家她个人独资的服装贸易公司——宁城市蓁月服装贸易公司,成了第一批吃螃蟹的人,一跃从“裴老板”变身为“裴总”。

    除了生意,冯笑笑也热衷于各种投资,她在古镇用七千块的价格买下了一套三多百平的小院子,这间院子位于古镇的中央区域,未来无论做旅社还是商铺都能发家致富。

    她本来也想投资各种房产和股票,可直到1991年,宁城还没有一套商品房开售,地方的机关和企业建的福利房不是想买就能买的。

    两所交易所在1989年和1990年相继成立了,在这之前,老百姓买股票还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可她在远在宁城,也没有时间和和精力去炒股,冯笑笑手上只是囤积了几千块的国库券,想着收益较为稳定,又不需要花时间去打理。

    妻子的生意越做越大,林锦平的仕途却充满坎坷。

    王市长在1988年收到一纸调令,升迁成为了副省长。随着“王副市长”的高升,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宁城一批他的心腹都跟着从宁城高升到省城去了。可这批“鸡犬”里,却再也没有了林锦平的名字了。

    林锦平继续脚踏实地的做着他的宁城经济局局长,可他不过是个夹在权力中层的干部,新到任的市长对于改革国企、搞活私营经济并没有多少兴趣,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面子工程”,宁城的经济越来越被大城市甩在了后面。

    到了1991年,宁城的许多国营企业效m.CoMIC5.cOm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页 八零年代致富记下页